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课件29张.pptx
文件大小:34.11 M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5-17
总字数:约3.03千字
文档摘要

桂枝香

金陵怀古

桂枝香金陵怀古

语言建构与运用:疏通疑难字词,读懂诗句。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诗句的分析,理解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叹。

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诗句中所描写的金陵美景。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王安石作为政治家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

教学目标

怀

1

2

3

4

怀

姓名:王安石

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西)人。

地位: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著作: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1021-1086)

此词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当时,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歌舞升平。其实在繁华的背后却是隐藏着种种的危机。这首词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作者登金陵有感而作的。

在金陵胜地,登高望远,便兴起了满怀愁绪:日月之迁流,仕途之坎坷,家国之忧患,人生之苦辛,涌于笔端,遂化作了这首千古名篇。

桂枝香,词牌名,又名“疏帘淡月”“桂枝香慢”。此调为北宋新声,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为创调之作。

据毛先舒《填词名解》记载:《桂枝香》这个词牌名出自唐朝人裴思谦,裴到长安参加殿试后,和同伴们到风月场所的平康里花天酒地纸醉金迷时,有黄门来报喜说他高中状元,他欣喜作诗,诗歌里有“夜来新惹桂枝香”的句子。这一词牌的词作的代表作有刘辰翁《桂枝香·吹箫人去》等。

怀念古代遗迹、感慨兴衰。

亦称建康,今江苏省会南京,为“三国的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六朝古都。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文本探究——上阕

“登临送目”总领上片写景;“故国”点题(金陵),为下片的怀古埋下伏笔;“晚秋”和“初肃”共同营造“悲秋”的氛围,为下文的写景抒怀奠定感情基调。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词的上片,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替他表情达意?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远景

静景

化用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远近结合

动景

远近交错

动静结合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疏密相间

浓淡相宜

有远有近

构图精巧

上阕小结

上片的写景:

比喻形象,色彩丰富,动静相生,远近结合,(手法)

描绘了一幅肃爽的金陵晚秋图景,(意境)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江山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情感)

而“晚秋”“残阳”“西风”等意象又给人以冷落、萧条的感觉,

隐含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也为下片的抒情营造氛围。(作用)

文本探究——下阕

作者忆六朝统治者“繁华竞逐”的典故是什么?结果又是什么?

统治者的穷奢极欲使得

竞逐繁华的国家相继灭亡

指隋军已经兵临城下,陈后主却还在和妃子们寻欢作乐。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直接抒情,表达作者对于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批判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感叹朝代的兴亡,未能跳出荣辱的小圈子,站不到应有的高度(变法),很难从六朝相继覆灭中引出历史教训。千古以来人们登高凭吊,不过都是空乏兴亡感慨。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六朝相继覆灭的历史已随着长江水一起逝去,只有那秋风寒烟中的衰草还一直在苍暗的绿着。

借景抒情,表达物是人非的悲叹

化用诗句:伤心欲问前朝事,唯见江流去不回。

——窦巩《南游感兴》

表现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透露出奋起变革的主张。

“至今”

“时时”

这两个时间副词是直指朝廷积弊的投枪匕首,借六朝事,讽当朝人。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本词上阕写登高远望之景,虽为深秋,但“天气初肃”,色彩绚丽,风光秀美,画面开阔,气势恢宏;下阕追古思今,叙议结合,运用典故,写出了六朝的衰亡,借古讽今,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唯王介甫为绝唱。

(《古今词话》)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明了地点和季节,瑟瑟秋风,万物凋零,呈现出一种“悲秋”的氛围。

2.“______________”写水,“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