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PAGE1
《烛之武退秦师》一轮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积累重点实词、虚词,掌握重点的文言现象,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2、背诵全文,理解文意,能熟练掌握情境式默写;
3、学会对课文知识进行迁移,运用于课外文言文和议论文写作。
一、解释你认为重要的字词的意思,翻译括号里的句子。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
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
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
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
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
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
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二、解释下列多义词
济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3、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4、于是风济而波罢。
敝
1、使史更敝衣草屦。
2、敝人
3、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4、因人之力以敝之。
鄙
1、蜀之鄙有二僧。
2、越国以鄙远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4、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5、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
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
而人之所罕至焉。
3、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4、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5、割鸡焉用牛刀?
6、然亡郑,子亦有不利焉。
7、则牛羊何择焉?
8、许君焦瑕,朝济而昔设版焉。
9、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10、或师焉,或不焉。
1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12、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13、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14、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其
1、其皆出于此乎?
2、其孰能讥之乎?
3、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4、汝其勿悲。
5、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6、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7、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8、则或咎其欲出者。
9、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
10、其一犬坐于前。
11、其若是,孰能与之?
12、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故哉?
1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三、课堂练习
韩偓,字致光,京兆万年人。擢进士第,佐河中幕府。召拜左拾遗,以疾解。宰相崔胤判度支,表以自副。王溥荐为翰林学士。偓尝与胤定策诛刘季述,昭宗反正,为功臣。帝疾宦人骄横,欲尽去之。偓曰:“陛下诛季述时,余皆赦不问,今又诛之,谁不惧死?宦人忠厚可任者,假以恩幸,使自翦其党,蔑有不济。今食度支者乃八千人,虽诛六七巨魁,未见有益,适固其逆心耳。”帝前膝曰:“此一事终始属卿。”
中书舍人令狐涣任机巧,帝尝欲以当国,俄又悔曰:“涣作宰相或误国,朕当先用卿。”辞曰:“涣再世宰相,练故事,陛下业已许之。若许涣可改,许臣独不可移乎?”帝曰:“我未尝面命,亦何惮?”偓因荐御史大夫赵崇劲正雅重,可以准绳中外。帝知偓,崇门生也,叹其能让。
宰相韦贻范母丧,诏还位,偓当草制,上言:“贻范处丧未数月,遽使视事,伤孝子心。今中书事,一相可办。陛下诚惜贻范才,俟变縗而召可也。”学士使马从皓逼偓求草,偓曰:“腕可断,麻不可草!”从皓曰:“君求死邪?”偓曰:“吾职内署,可默默乎?”姚洎闻曰:“使我当直,亦继以死。”自是宦党怒偓甚。
帝反正,励精政事,偓处可机密,率与帝意合,欲相者三四,让不敢当。初,偓侍宴,与京兆郑元规、威远使陈班并席,辞曰:“学士不与外班接。”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全忠见帝,斥偓罪,帝数顾胤,胤不为解。全忠至中书,欲召偓杀之。郑元规曰:“偓位侍郎、学士承旨,公无遽。”全忠乃止,贬濮州司马。帝执其手流涕曰:“我左右无人矣。”天祐二年,复召为学士,还故官。偓不敢入朝,挈其族南依王审知而卒。(选自《新唐书·韩偓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
B.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