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陕西铜川事业单位(行测)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pdf
文件大小:248.5 K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5-17
总字数:约1.36万字
文档摘要

2025年陕西铜川事业单位(行测)考试笔试试题

一、常识判断(共10题)

1.下列历史文化遗址位于陕西铜川的是()

A.半坡遗址

B.玉华宫遗址

C.姜寨遗址

D.周原遗址

答案:B。解析:玉华宫遗址位于陕西铜川市西北郊玉华镇。半坡遗

址位于西安市东郊浐河东岸;姜寨遗址位于西安市临潼区临河北岸;

周原遗址位于陕西宝鸡扶风、岐山一带。

2.铜川最著名的传统手工艺是()

A.剪纸

B.耀州瓷烧制技艺

C.面花制作技艺

D.草编技艺

答案:B。解析:耀州瓷烧制技艺是铜川最著名的传统手工艺,耀州

窑是中国古代六大名窑之一。剪纸、面花制作技艺、草编技艺在陕西

多地都有,但耀州瓷烧制技艺是铜川特色。

3.下列关于铜川的地理描述,正确的是()

A.地处关中平原中部

B.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C.是关中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D.境内河流较少答案:C。解析:铜川地处陕西省中部,是关中经济

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位于关中平原向陕北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并

非关中平原中部;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有漆水河、沮水

河等河流,并非河流较少。

4.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与铜川有密切关系()

A.司马迁

B.孙思邈

C.班固

D.张骞

答案:B。解析:孙思邈是唐代医药学家,他长期隐居在铜川药王山

采药行医,著有《千金方》等。司马迁是陕西韩城人;班固是陕西咸

阳人;张骞是陕西城固人。

5.铜川市的市花是()

A.牡丹

B.菊花

C.丁香

D.玫瑰

答案:C。解析:铜川市的市花是丁香。

6.以下哪部作品的创作灵感可能与铜川的自然景观有关()

A.《沁园春·雪》

B.《蜀道难》

C.《望岳》

D.很难确定有直接相关作品答案:D。解析:《沁园春·雪》创作地

在陕北清涧县;《蜀道难》描绘的是蜀地山川;《望岳》写的是泰山

。目前很难找到有直接与铜

川自然景观相关的著名作品。

7.铜川的煤炭资源丰富,其主要的煤炭类型是()

A.褐煤

B.烟煤

C.无烟煤

D.焦煤

答案:B。解析:铜川的煤炭资源主要是烟煤。

8.下列关于铜川旅游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A.药王山是道教圣地

B.照金香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

C.铜川没有自然生态旅游景点

D.陈炉古镇有“东方陶瓷古镇”之称

答案:C。解析:铜川有玉华宫等自然生态旅游景点,所以C选项说法

错误。药王山是道教圣地,有众多道教遗迹;照金香山是著名佛教圣

地;陈炉古镇是古耀州窑延续生产时间最长的窑场,有“东方陶瓷古

镇”之称。

9.铜川在古代是哪个朝代的重要军事要地()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答案:C。解析:铜川在周朝时是军事要地,处于周的势力范

围边缘,有重要的军事防御意义。夏朝、商朝时期相关记载较少;秦

朝统一后军事战略重点在边疆等地区。

10.铜川的地方特色美食“咸汤面”的主要特点是()

A.甜而不腻

B.酸辣可口

C.筋道爽口、麻辣鲜香

D.清淡鲜美

答案:C。解析:铜川咸汤面筋道爽口,口味麻辣鲜香。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共15题)

1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

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

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

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

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没有文化自

信,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文化自信的内涵

B.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C.文化与国运兴衰的关系

D.优秀作品必须体现文化自信

答案:B。解析:文段首先强调文化的重要性,接着引出文化自信,

后文通过“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

以及“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等表述

,重点阐述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A选项文化自信的内涵未体现;C选

项文化与国运兴衰关系表述片面;D选项优秀作品只是文段末尾举例

说明文化自信重要性的一部分内容。12.如今,一批70后、80后甚至

更年轻的年画传承人涌现出来。这些年轻人开始有了清醒的文化自觉

,对中华传统文化怀有浓厚的兴

趣,怀着敬畏之心钻研,并不,急于进入市场大潮,冯骥才称他们为

“年画的新力量”。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随波逐流

B.沽名钓誉

C.好高骛远

D.人云亦云

答案:A。解析:根据“急于进入市场大潮”可知,这些年轻人不盲

目跟随市场潮流。“随波逐流”比喻没有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