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陕西榆林事业单位(行测)考试笔试试题
一、常识判断(共10题)
1.下列关于陕西榆林的说法,错误的是()
A.榆林是陕西杂粮的主产区
B.榆林有“南塔北台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的美誉
C.榆林位于陕西省最南端
D.榆林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答案:C。榆林位于陕西省最北部,而非最南端,所以C选项说法错误
,A、B、D选项表述均正确。
2.以下哪项不属于榆林的传统美食()
A.羊肉面B.子洲课馅C.油泼面D.拼三鲜
答案:C。油泼面是陕西关中地区的传统美食,羊肉面、子洲课馅、
拼三鲜都是榆林的传统美食,所以选C。
3.关于榆林的矿产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榆林煤炭储量较少
B.榆林没有石油资源
C.榆林是中国重要的能源矿产基地
D.榆林的天然气储量在中国排名靠后
答案:C。榆林是中国重要的能源矿产基地,煤炭、石油、天然气储
量都非常丰富,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所以A、B、D选项错误,C选项
正确。
4.下列哪个景点不在榆林()
A.红碱淖B.波浪谷C.法门寺D.统万城答案:C。法门寺位于宝鸡市扶
风县,红碱淖、波浪谷、统万城都在榆林,所以选C。
5.榆林的气候类型主要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D.高原山地气候
答案:B。榆林地处中国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A、C、D选
项不符合其气候特征,所以选B。
6.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与榆林有密切关系()
A.张骞B.蒙恬C.玄奘D.郑和
答案:B。蒙恬曾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
南鄂尔多斯市一带),并修筑西起陇西的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
今辽宁境内)的万里长城,其活动区域与榆林相关。张骞出使西域,
玄奘西行取经,郑和下西洋,他们的主要活动与榆林关联不大,所以
选B。
7.榆林市的市树是()
A.槐树B.榆树C.杨树D.柳树
答案:B。榆林市的市树是榆树,所以选B。
8.下列关于榆林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A.榆林文化以海洋文化为主
B.榆林的民俗文化比较单一
C.榆林有丰富的民间艺术形式,如陕北民歌、陕北秧歌等
D.榆林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极小,没有与其他文化融合的现象
答案:C。榆林地处内陆,不以海洋文化为主,A选项错误;榆林民俗
文化丰富多样,B选项错误;榆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与其他文化
有交流融合,D选项错误;榆林有丰富的民间艺术形式,如陕北民歌
、
陕北秧歌等,C选项正确。9.榆林在古代是重要的军事要地,下列哪
个朝代曾在榆林修筑长城()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
答案:C。明朝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大规模修筑长城,榆
林境内有明长城遗址,唐朝、宋朝、清朝没有大规模在榆林修筑长城
,所以选C。
10.下列关于榆林旅游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榆林的旅游资源以自然风光为主,人文景观较少
B.榆林的沙漠风光独具特色
C.榆林的古城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D.榆林的红色旅游资源也很丰富
答案:A。榆林既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如红碱淖、波浪谷等,也有众
多的人文景观,如统万城、榆林古城等,A选项说法错误,B、C、D选
项表述均正确。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共15题)
1.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历史的长河中,榆林这座城市了无数的荣耀与沧桑,它见证了时代
的变迁,也承载着人们的梦想与希望。
A.经历B.经受C.承受D.遭遇
答案:A。“经历”指亲身见过、做过或遭受过,“经历荣耀与沧桑
”搭配恰当;“经受”侧重于承受艰难、困苦等,“承受”一般接压
力、重量等,“遭遇”通常指遇到不幸或不利的事,B、C、D选项均
不如“经历”合适,所以选A。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活动,使我对榆林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B.榆林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C.
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学校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D.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
答案:B。A选项缺少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C选项否定不当
,应删去“不”;D选项“水平”与“改进”搭配不当,应将“改进”
改为“提高”,所以选B。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榆林的美食文化各种特色小吃让人。无论是街头巷尾的小店,还是高
档餐厅,都能让人品尝到地道的榆林风味。
A.源远流长垂涎欲滴B.博大精深赞不绝口
C.历史悠久食指大动D.丰富多彩拍案叫绝
答案:A。“源远流长”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