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考试高频考点速记题库真题解析试题
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要求:阅读下文,根据文意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获取越来越便捷,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获取到大量信息。然而,在这种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过载现象也日益严重。如何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成为现代人面临的难题。
1.下列关于信息过载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息获取越来越便捷,信息过载现象日益严重。
B.信息过载现象使得人们难以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
C.信息过载现象是信息时代普遍存在的问题。
D.信息过载现象导致人们无法有效利用信息。
2.下列关于如何筛选有价值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识别能力。
B.善于运用搜索引擎,精准查找所需信息。
C.过分依赖社交媒体,盲目接受各种信息。
D.加强信息管理,合理规划信息获取时间。
3.下列关于信息时代人们的观念转变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信息获取”到“信息筛选”的转变。
B.从“被动接受”到“主动筛选”的转变。
C.从“信息过量”到“信息需求”的转变。
D.从“信息筛选”到“信息利用”的转变。
二、古诗文阅读
要求: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荒村
(宋)苏轼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想公堂趋朝路,犹言此地是长安。
4.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通过对荒村的描写,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B.诗歌通过对公堂和长安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
C.诗歌通过对茱萸和登高的描写,体现了节日氛围。
D.诗歌通过对荒村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当时政治现实的担忧。
5.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表现手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借景抒情。
B.抒情叙事。
C.对比衬托。
D.寓情于景。
三、古诗文默写
要求:根据提示默写下面的诗句。
6.下列句子中,默写有误的一项是()
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②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③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下列句子中,默写有误的一项是()
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②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四、文言文阅读
要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亦华山之址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犹有行路可践者,所以又从而随之。
既其出,欲穷其谷之间,而皆不可得。盖予之失,在予欲之而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8.下列对文言词语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舍:筑舍定居
B.至:到
C.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比起喜欢游山的人还不到十分之一
D.乃:于是
9.下列对文言句子停顿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B.盖/其又深
C.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D.而余/之所得也
10.下列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对褒禅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B.文章通过对华山洞的描述,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奥秘的探索精神。
C.文章通过对自身经历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D.文章通过对游山经历的分析,得出了“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的结论。
五、作文
要求:根据下列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位教师在课堂上提问:“如果你们遇到了一个困难,是选择放弃还是努力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