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可编辑】医师类题库-临床执业医师-37.pdf
文件大小:789.22 KB
总页数:73 页
更新时间:2025-05-17
总字数:约5.63万字
文档摘要

临床执业医师全真模拟试题2

第7201题:单选题

引起肝硬化腹水的原因,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肝窦内压升高

B、血浆蛋白降低

C、醛固酮、抗利尿激素增多

D、肝动脉与肝静脉异常吻合

E、小叶下静脉受压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

引起肝硬化腹水的原因,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肝窦内压升高

B.血浆蛋白降低

C.醛固酮、抗利尿激素增多

D.肝动脉与肝静脉异常吻合(错误!此病变中无肝动脉与肝静脉异常吻合)

E.小叶下静脉受压

肝硬化腹水的形成机理

(1)血浆白蛋白降低:血浆白蛋白由肝细胞合成,肝硬化时肝细胞功能障碍,使白蛋白

的合成显著减少,从而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在门脉高压因素的参与下,部分血浆从门

脉血管内渗至腹腔内而形成腹水。一般认为血浆白蛋白<30g/L为一临界数值,白蛋白<

30g/L时常发生腹水。另有人提出下列公式:胶体渗透压(Pa)=546.2×血浆白蛋(g/L)

+114。正常值为3795.2Pa,如低于2356.6Pa,则常有腹水形成。

(2)门脉压力增高:现已明确,肝硬化时肝内纤维组织增生,引起肝内血管阻塞,导致

门脉压力增高,再加上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这一因素,使门脉系统内的流体更易渗入腹腔

内。(致使肝窦内压升高和小叶下静脉受压)

(3)淋巴漏出增加:肝硬化时的再生结节可引起窦后性肝静脉阻塞,导致肝淋巴排泄障

碍而压力增高,致使淋巴漏出增加,某些淋巴液无疑会进入腹腔而引起腹水。于手术中可

见淋巴液从肝门淋巴丛以及肝包膜下淋巴管漏出,并发现胸导管明显增粗,有时可相当于

锁骨下静脉口径。另外,有人发现淋巴管的外引流可使肝脏缩小、腹水减少、脾内压力降

低及曲张静脉出血停止。因此,有人指出腹水的形成与淋巴液产生过度与引流不足有关。

(4)醛固酮等增多:醛固酮(可能还有抗利尿激素)在正常情况下系在肝内灭活,肝功

能不全可引起对醛固酮及抗利尿激素的灭活不足,造成继发性醛固酮及抗利尿激素增多。

这两种激素均能引起远端肾小管重吸收水、钠增加,从而引起水、钠进一步的潴留,形成

腹水。

(5)肾脏的作用:腹水一旦形成,由于有效循环血容量的减少,使肾灌注量减少,从而

使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后者又可引起抗利尿激素增加,这些因素均能增加

水、钠在远端肾小管的重吸收而加重腹水的程度。

(6)第3因子活力降低:近年来发现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的另一作用是引起第3因子的活

力降低。第3因子是一种假设的排钠性体液因子,这一因子可根据血容量的改变,控制近

端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在肝功能不全而有腹水形成以致有效血容量减少时,这一因子的

活力即减低,从而使钠的重吸收增加。

上述六种因素前3种因素在腹水形成的早期起主导作用,故可称为腹水形成的促发因素;

而后3种因素则在腹水形成后,对腹水的持续存在起重要作用,故可称为维持因素。维持

因素的共同作用机制都是水钠的潴留,只是作用的部位有所不同。由于这两大类因素的共

同作用,致使腹水形成并持续存在。

2025/5/16

第7202题:单选题

肉眼形态表现为颗粒性固缩肾的疾病是

A、慢性肾盂肾炎

B、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C、膜性肾小球肾炎

D、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E、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正确答案】:E

【试题解析】:

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也称慢性肾小球肾炎,它是不同类型肾炎发展的终末阶段。其大体

标本称为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第7203题:单选题

患者男性,46岁,患十二指肠溃疡,择期经上腹正中切口行胃大部切除术,并置切口内乳胶片引流。

[问题1][单选题]

一般拔除引流片的时间是

A、术后5~6天

B、术后11~14天

C、术后1~2天

D、术后7~10天

E、术后3~4天

【正确答案】:C

【试题解析】:

术后12~14天拔除T型引流管;腹腔烟卷引流一般在术后24~72小时拔除;乳胶片在术后

1-2天。

第7204题:单选题

患者男,43岁,田间劳动时左足底被割破,伤口长3cm,深达肌腱,自行包扎,10天后感乏力、畏光、咀

嚼无力、下肢痛,无神经系统疾病史。查体:满头大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