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可编辑】医师类题库-临床执业医师-10.pdf
文件大小:664.87 KB
总页数:72 页
更新时间:2025-05-17
总字数:约5.58万字
文档摘要

临床执业医师全真模拟试题2

第1801题:A1型题

属于顺式作用元件的是

A.转录抑制因子

B.转录激活因子

C.增强子

D.ρ因子

E.α因子

【正确答案】:C

【试题解析】:

顺式作用元件是同-DNA分子中具有转录调节功能的特异DNA序列。按功能特性,真核基

因顺式作用元件包括启动子、增强子及沉默子等。C正确。其他四项在分子遗传学领域,

对不同染色体或DNA分子而言为反式(trans)。故选C。

第1802题:A1型题

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下降支是由于

A.K内流

B.Cl内流

C.Na内流

D.K外流

E.Ca内流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

动作电位下降支:膜去极化达一定电位水平→钠离子内流停止、钾离子迅速外流。

第1803题:A1型题

患者女,20岁。进食海鲜后3小时出现腹痛、腹泻、呕吐,大便为稀水样,共便10余次。化验粪常规可见

少量白细胞,末梢血象正常。该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措施是

A.立即应用抗生素

B.静脉补充碳酸氢钠

C.迅速静脉补液

D.立即给予甘露醇

E.应用糖皮质激素

【正确答案】:C

2025/5/15

【试题解析】:

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胃肠炎临床表现有:恶心、呕吐、腹痛、低热、寒战等。水样便是最

显著特征.偶尔出现血便,补液是主要治疗措施。应及时输液,防止其脱水。故选C。

第1804题:A1型题

患者,男,25岁,发热3周,开始38℃左右,后逐渐升高,伴乏力、纳差、腹胀,于7月20日来诊,平日经

常在街头小摊进食。查体:T39.5℃,P88次/分,BP120/80mmHg,神志清楚,表情淡漠,腹部可见几个充

血性皮疹,脾肋下可触及,实验室检查:WBC4.0×10/L,Hb120g/L,该患者肠道淋巴结可能出现的病变

不包括

A.坏死

B.髓样肿胀

C.中性粒细胞浸润

D.溃疡

E.增生

【正确答案】:C

【试题解析】:

根据症状诊断为伤寒。伤寒肠道病变分四期,分别是髓样肿胀期、坏死期、溃疡期、愈合

期(肉芽组织增生)。

第1805题:A1型题

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脂质分子的亲水端

A.均朝向细胞膜的内表面

B.均朝向细胞膜的外表面

C.外层的朝向细胞膜的外表面,内层的朝向双分子层的中央

D.都在细胞膜的内外表面

E.面对面地朝向双分子层的中央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

常见错误为选A或B。选A者没有理解脂质双分子层中亲水端和疏水端的排列情况,认为亲

水端均朝向细胞膜的内表面。选B者也没有理解脂质双分子层中亲水端和疏水端的排列情

况,认为亲水端均朝向细胞膜的外表面。以磷脂为例,它的一端的磷酸和碱基是亲水性极

性基团,另一端的长烃链则属疏水性非极性基团。当脂质分子位于水表面时,由于水分子

也是极性分子,脂质的亲水性基团将和表面水分子相吸引,疏水性基团则受到排斥,于是

脂质会在水表面形成一层亲水性基团朝向水面而疏水性基团朝向空气的整齐排列的单分子

层。由于位于细胞膜内外的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都是水溶液,所以所有脂质分子的亲水端

都在膜的内外表面,而两层脂质分子的疏水端则面对面地朝向双分子层的中央,借分子引

力互相吸引。注意脂质是双分子层不是单分子层。

第1806题:A1型题

2025/5/15

MHC-Ⅱ类分子分布在

A.树突细胞表面

B.T淋巴细胞表面

C.自然杀伤细胞表面

D.肥大细胞表面

E.中性粒细胞表面

【正确答案】:A

【试题解析】:

树突细胞(DC)是一种专职的抗原提呈细胞(APC),表面具有丰富的有助于抗原提呈的分

子,如MHC-Ⅰ类、MHC-Ⅱ类分子。故A正确。

第1807题:A1型题

基本转录因子中直接识别、结合TATA盒的是

A.TFⅡA

B.TFⅡB

C.TFⅡC

D.TFⅡE

E.TFⅡD

【正确答案】:E

【试题解析】:

TATA盒通常位于转录起始点上游,控制转录起始的准确性及频率,是真核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