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立德树人背景下《创业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docx
文件大小:41.15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5-17
总字数:约4.07千字
文档摘要

立德树人背景下《创业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和创新创业的兴起,对创业管理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创业管理教育对理论和知识的讲授过于注重,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而新时代的创业者综合素质的提升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改革重要任务,创业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文章通过探索创业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教学内容以及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F061.3;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12-197-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会议上强调,“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指出要深刻认识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基本要求,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2]。笔者作为所在院校专业必修课程《创业管理》的主讲教师,深刻认识到在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需要把新的时代理念和思维方式融入教学大纲、授课d4fDHuGfjw8aYa7U5cjxRBDiTHl4AJMo2O8xDE06u9E=计划及课堂内容中,以此来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作用,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和掌握创业管理理论的同时培养出优秀的思想品质及政治素养,从而为其在未来成为一名成功的创业者或企业家打好坚实的基础。

一、《创业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一)实施“双创”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二)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目前,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已然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了培育能够全方位发展、具备共产主义精神的未来领导者和接班人,我们必须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工作。而对于创业教育来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成长为优秀企业家的基础。通过“课内育心、双向提升”的方式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创业管理人才实现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

对于创业管理的人才培养来说,成功的创业者需要具备全方位的能力与品质,既包括深厚的职业理论基础,还需具备合格的企业伦理观念和卓越的创新精神。通过“课程思政”教育改革,能够把思政元素渗透进专业课程当中,进一步促进创业管理人才的全面发展。

二、《创业管理》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可行性分析

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创业管理课程不只需要注重方法和策略,更重要的是找出两者结合的基础,这也是实现两者有机融合的核心。立足于“育才”,着眼于培养并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才能和意识的创业管理课程看似与以“育人”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差异较大,但仔细审视可知,两者在多个方面存在交集,正是这些交集的存在使创业管理课程有效融入思政元素具备了现实的可能性。

(一)教育目标有共同性,都是为了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创业教育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能力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需求,建立自己的创新创业目标,提升人生境界,全面发展个人素养。即双创教育的整个格调是正向积极的,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具有浓浓的思政意味。思政教育的出发点是立德树人,核心是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具有国家意识、人文素质、公民道德及职业素养等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3]。显然,思政教育不仅是为了培养德行更高的人,亦含有重重的育才意味。总体来讲,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有着相同的目标,即德才兼备。

(二)教学内容在两者之间有着共通性,都具备塑造观念和引领意识的功能

对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不仅需要提供具体的相关知识和技巧培训,还需塑造他们对创新创业的热情与决心,树立以道德为先导而非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念,具备诚实勤奋的专业态度,遵守法律并保持法治的精神,同时还要有勇气面对挑战和困难等。即创业教育不仅是理论技能上的传授,亦包括精神价值的培养[4]。显然,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在内容上具有共通性。思政教育主要是关于三观、遵章守纪及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教育,意图通过这些内容的传授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意识、法治意识、道德意识、职业意识等,也就是说,思政教育对大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有着把握大方向的重要作用[5]。由此可见,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不是截然分开的两类教育,它们之间具有相通的内容与原则。

(三)两者的教学方法相通,都需采取混合式教学手段

无论是在教授理念或是训练技巧的过程中,创业教育的实施都需要结合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解释概念并引导实际操作的过程。同时,还需要借助生动的实例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技术的运用,特别是在培育创新思维与创业精神方面,需要利用各种富有创意的教学方式如团队讨论、演讲等手段去激发他们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