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班常规安全礼仪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课堂行为礼仪
01
入园安全规范
03
活动区域安全
04
生活环节礼仪
05
应急处理机制
06
家校协同管理
01
PART
入园安全规范
体温检测
包括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皮肤情况、口腔、手心等,及时发现异常。
晨检内容
晨检记录
将晨检结果记录在晨检表上,便于跟踪和反馈。
每日入园前进行体温测量,确保孩子身体状况正常。
晨检流程标准化
家长接送交接要求
接送时间
家长需在规定时间内接送孩子,确保孩子安全。
交接流程
交接记录
家长需与老师当面交接,确认孩子身体状况和物品携带情况。
交接时需签字确认,确保交接准确无误。
1
2
3
随身物品管理规范
建议家长为孩子准备一份随身物品清单,包括衣物、学习用品等。
物品清单
孩子的随身物品需做好标记,如姓名、班级等,以防丢失。
物品标记
禁止孩子携带危险物品、零食等入园,确保园内安全卫生。
禁止携带
02
PART
课堂行为礼仪
尊重老师
学生需尊重老师,服从老师的指导和管理,不与老师顶撞或无理争辩。
倾听他人
在课堂上要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不打断他人讲话。
积极互动
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与老师进行互动,回答问题时要起立并声音洪亮。
举手发言
有问题或需要发言时,应先举手,经老师允许后再起立发言。
师生互动基本准则
使用教具时要轻拿轻放,不随意损坏或乱扔教具。
爱护教具
教具与物品使用守则
按照老师的要求和演示规范使用教具,不私自操作或改变用途。
规范使用
使用完教具后,要及时归还到指定位置,不随意摆放或带走。
及时归还
使用时要注意保持教具的干净整洁,避免弄脏或弄乱。
保持整洁
集体活动纪律要求
遵守纪律
参加集体活动时,要遵守活动纪律,听从指挥,不自由行动。
团结合作
与同学合作时,要友好相处,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积极参与
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为集体争光,展现自己的才能和风采。
文明观礼
作为观众时,要文明观礼,保持安静,不随意走动或大声喧哗。
03
PART
活动区域安全
游戏区划分与动线设计
游戏区域设置
合理规划游戏空间,确保游戏区之间有足够的通道和空间供孩子们自由活动。
动线标识
在游戏区内设置清晰的动线标识,指示孩子们正确的行动路线,避免碰撞和拥挤。
游戏区安全性评估
定期检查游戏区的设施、玩具和动线设计,确保孩子们在游戏中的安全。
器材使用前检查
在孩子们使用前,检查运动器材的完好性和安全性,确保没有损坏或松动。
运动器材操作规范
器材使用指导
向孩子们演示正确的运动器材使用方法,并引导他们逐步掌握技能。
器材使用监督
在孩子们使用运动器材时,成人需要随时监督,确保他们正确使用并避免危险。
紧急疏散标识
定期进行紧急疏散演练,让孩子们熟悉疏散程序和路线,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紧急疏散演练
安全出口畅通
确保活动区域的安全出口畅通无阻,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疏散。
在活动区域内设置明显的紧急疏散标识,让孩子们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找到逃生路线。
紧急疏散路线认知
04
PART
生活环节礼仪
洗手如厕卫生习惯
洗手
教幼儿如何正确洗手,包括使用肥皂、揉搓双手、冲洗干净等步骤,并强调洗手的重要性。
如厕
卫生习惯
教育幼儿如何正确使用厕所,包括冲水、擦拭、穿脱裤子等细节,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鼓励幼儿养成定时洗手、如厕后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疾病传播。
1
2
3
午睡安全注意事项
睡前准备
教育幼儿睡前如厕、脱衣、整理床铺等自理行为,确保午睡环境整洁舒适。
睡姿要求
引导幼儿采用正确的睡姿,如侧卧或仰卧,避免俯卧或蒙头睡觉,确保呼吸畅通。
巡视观察
加强午睡期间的巡视,关注幼儿睡眠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如发热、咳嗽等。
用餐礼仪
教育幼儿正确的用餐姿势,学会使用餐具,保持桌面整洁,不挑食、不浪费食物。
食育要点
通过介绍食物的来源、制作过程等,培养幼儿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感恩之心,同时激发幼儿对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用餐礼仪与食育要点
05
PART
应急处理机制
突发情况响应流程
及时发现并报告
发现突发情况后,第一时间向班主任或值班老师报告,简要描述情况。
02
04
03
01
联系家长并报告上级
立即联系受伤学生家长,告知事情经过和已采取的措施,并按程序向上级报告。
快速响应处理
班主任或值班老师迅速赶到现场,稳定学生情绪,判断情况严重程度,采取相应措施。
事后总结改进
事件处理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处理机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简单外伤处理原则
清洗伤口
用干净的流动水清洗伤口,去除污物和细菌。
消毒处理
用碘酒或酒精对伤口进行消毒,防止感染。
止血包扎
对于出血的伤口,应采取压迫止血法,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包扎。
就医治疗
若伤口较深或出血不止,应及时就医治疗。
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