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DIP支付下的编码管理.pptx
文件大小:3.86 M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5-17
总字数:约8.55千字
文档摘要

1

背景简介

2

DIP与病案首页

3

DIP支付与病案编码

4

DIP支付下的院内编码流程

5

总结

背景简介

1

2017年6月28号,

国办发【2017】55号文件指出:

要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紧紧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标,全面建立并不断完善符合我国国情和医疗服务特点的医保支付体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2020年3月5日新华社电)

试点目标

□用1-2年的时间,将统筹地区医保总额预算与点数法相结合,实现住院以按病种分值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支付方式。

□建立起现代化的数据治理机制,形成数据采集、存储、使用的规范和标准。

□逐步建立以病种为基本单元,以结果为导向的医疗服务付费体系,完善医保与医疗机构的沟通谈判机制。

□加强基于病种的量化评估,使医疗行为可量化、可比较。

□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下一步在更大范围推广打好基础。

支付改革三年行动:

□到2025年底,DRG/DIP支付全覆盖。DRG/DIP支付方式覆盖所有符合条

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基本实现病种、医保基金全覆盖。

□病案质控到位。加强院内病案管理,提高病案管理质量。开发病案智能校验工具,开展病案质量专项督查,提高医疗机构病案首页以及医保结算清单报送的完整度、合格率、准确性。

DIP与病案首页

2

DIP是什么?

DIP即按病种分值付费(Diagnosis-InterventionPacket,DIP),是利用

大数据优势所建立的完整管理体系,发掘“疾病诊断+治疗方式”的共性特征对病案数据进行客观分类,在一定区域范围的全样本病例数据中形成每一个疾病与治疗方式组合的标化定位,客观反映疾病严重程度、治疗复杂状态、资源消耗水平与临床行为规范,可应用于医保支付、基金监管、医院管理等领域。

结合实际,制定本地病种目录库

□《病种库》将主目录区分为核心病种近11553组,综合病种2499组,各试点城市的病种目录库的分组规则与

《病种库》保持一致。

□国家医保局统一组织使用试点城市报送的历史数据形成各试点城市的病种目录库。

□各试点城市在试点过程中按照统一的分组规则不断完善本地的病种目录库。

DIP目录库主目录:

分为核心病种近

11553组,综合病种2499组。

DIP与病案首页的关系:

疾病和手术分类编码(ICD编码)是DIP分组的的重要依据,是

DIP医保支付开展的依托要素。随着医保支付改革的不断深入,病案首页填写质量将成为医院经济运行的重要支撑,院内病案质控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病案首页内容:

患者基本信息

诊疗信息

诊疗信息

管理信息

费用信息

管理信息

医保清单内容:

门诊慢特病诊疗信息

医疗保障基金结算清单

住院诊疗信息

医疗收费信息

基本信息

高质量的病案首页:

DIP支付与病案编码

3

3.1疾病分类与疾病命名

疾病命名

是给疾病起一个特定的名称,使之可以区别于其他疾病,理想的疾病名称既能反映疾病的内在本质或外在表现的某些特点,又是唯一性的。

疾病分类

是根据疾病的某些特征(病因、解剖部位、临床表现和病理),按照一定的规律将疾病分门别类,使其成为一个有序的组合,

需要时可以及时找出来。

疾病命名与疾病分类的区别:

ICD疾病分类以统一的疾病命名为基础,特点是标准化,能够通用于医院之间、地区之间甚至国家之间。但需格外关注分类法和命名法,即疾病命名和疾病分类,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基础概念。

临床医师偏重于命名法,遵循病因、疾病生理情况作出的详细诊断,属于疾病命名范畴,也就是临床诊断,要求如实反映其诊疗过程和治疗方式,以及临床疾病诊断的颗粒度符合实际医疗活动。而分类法则是分类诊断,编码员将临床医师的临床疾病诊断名称按照ICD规则进行疾病分类,用于统计分类。二者是完全不同的思路。病案信息人员、ICD编码员和临床医师都需要注意,当两个概念混淆,随之就会产生错误的观念,对工作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1.病因诊断

2.病理解剖诊断

3.病理生理诊断

4.疾病分型与分期

5.并发症的诊断6.伴发疾病诊断

《诊断学》第九版

592页

理论要求

《诊断学》要求

是指根据国际分类,将医师的临床诊断归入

相应类别的名称中。这些名称可以是等同与临床诊断名称,也可以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