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钼、钨、钽硫化物及卤素掺杂...异质结设计与第一性原理计算.pdf
文件大小:11.35 MB
总页数:91 页
更新时间:2025-05-17
总字数:约12.38万字
文档摘要

钼、钨、钽硫化物及卤素掺杂系/石墨烯异质结设计与第一性原理计算

摘要

自石墨烯问世以来,打开其带隙一直是半导体领域的研究热点。过渡金属硫化物

和石墨烯具有类似的结构,且带隙可调控。本文拟将石墨烯与层状过渡金属硫化物进

行复合,形成异质结结构,以期兼具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的能带结构以及石墨烯优异

的电子输运特性,设计出带隙、载流子浓度可调控的二维半导体材料。近年来,由于

实验周期长,合成困难等缺点,材料设计被广泛应用于设计新型材料及相关性质计算。

本文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系统探索了卤族元素(F、Cl、Br和I)掺杂

的过渡金属硫化物及过渡金属硫化物/石墨烯异质结的影响,包括能量变化及电子性质;

石墨烯/过渡金属硫化物异质结的结构稳定性及电子性质;卤族元素掺杂石墨烯/过渡金

属硫化物异质结的结构稳定性及电子性质。

本文构建了单层MoS、WS和TaS模型,并进行收敛性测试和几何优化,然后通

222

过替换原子的方式在优化好的单层MoS、WS和TaS模型的表面掺杂卤族元素。对掺

222

杂体系的热力学形成能、电子结构等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掺杂F、Cl、Br、I四种

原子的异质结的缺陷形成能逐渐增加;在单层过渡金属硫化物表面掺杂卤族元素,能

带提高其导电能力。

将单层的过渡金属硫化物与石墨烯通过不同的匹配方式构造9种范德华异质结模

型,计算了界面形成能随异质结层间距的变化规律,所有模型的界面形成能随着层间

距的增加均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在层间距为3.4~3.6?附近具有能量最小值、

结构最稳定。对相对稳定的三种异质结模型计算了电子结构,发现石墨烯/MoS2和石墨

烯/WS2分别存在1meV和2meV带隙,说明石墨烯的带隙可以通过与过渡金属硫化物

结合构成异质结被调控的。

最后,将F、Cl、Br、I四种卤族元素掺杂到相对最稳定的三种结构相对稳定的异

质结中的过渡金属硫化物层的S原子位置,结果表明,MoS2和WS2在异质结上掺杂F、

Cl、Br、I原子的形成能是逐渐降低的,掺杂I原子所需的做的功最低。而TaS2异质结

相反,掺杂F、Cl、Br、I原子的形成能逐渐增加,其中F原子掺杂最容易实现,I原子

掺杂较难实现。此外,掺杂体系引入了掺杂能级,对于三种异质结体系产生了明显的

影响,从而呈现出无带隙的特性,相较于与未掺杂的异质结,载流子浓度增加。

关键词:过渡金属硫化物;异质结;卤族元素掺杂;第一性原理计算

钼、钨、钽硫化物及卤素掺杂系/石墨烯异质结设计与第一性原理计算

Abstract

Sincetheadventofgraphene,openingitsbandgaphasbeenaresearchhotspotinthe

semiconductorfield.Transitionmetalsulfidesandgraphenehavesimilarstructuresand

adjustablebandgaps.Thisarticleintendstocompositegraphenewithlayeredtransitionmetal

sulfidestoformaheterojunctionstructure,tocombinetheenergybandstructureoftwo-

dimensionaltransitionmetalsulfidesandtheexcellentelectrontransportcharacteristicsof

graphene.Atwo-dimensionalsemiconductormaterialwithadjus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