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标准
《饲用燕麦生产施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规程》
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本技术规程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申报,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饲料饲草化学成分迁移与种养循环关键技术”项目支持下完成。
二、编制目的和意义
饲用燕麦草,作为一种优质的牧草,其营养价值不容忽视。它富含蛋白质,且粗纤维含量高,同时能量较低,相较于玉米,其营养价值更为出色。燕麦草特别适合作为马、牛、猪等家禽的饲料,其草料部分质地嫩滑多汁,适口性极佳,无论是新鲜使用还是制成干草,都能满足家禽的需求。燕麦草不仅富含蛋白质,还含有大量的粗纤维,这些粗纤维以中性洗涤剂纤维的形式存在,其含量低于其他等效植物。这使得燕麦草在口感上更为可口,同时也为家禽提供了高质量的粗纤维来源。此外,燕麦草还被誉为“甜草”,其丰富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高达15%,远超进口苜蓿的9%,为家禽提供了充足的能量。同时,燕麦草的含糖量也相当可观,进一步增强了其适口性和饲料价值。比如,添加燕麦草的奶牛饲养模式,不仅满足了奶牛的营养需求,更有助于提升牛奶的整体品质。并且,这一模式也显著提高了奶牛对粗饲料的利用率,从而有效降低了饲养成本。因此,燕麦草在畜牧业发展中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场需求。由此,只有加快饲用燕麦种植标准化和产业化生产的步伐,对促进我国草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种养循环作为支撑种植业和养殖业紧密衔接的绿色生态循环模式,是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生驱动力,可有效破解饲料饲草种植过度依赖化肥,导致土壤质量退化、有机质降低等棘手问题。
近年来,国家通过耕地质量保护补贴、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等项目,引导农民转变生产方式。农业农村部还持续开展技术培训,帮助种植户掌握科学施肥方法。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推动农业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迈进。我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在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技术应用方面,我国已制定了一系列科学、严格的标准和规范,以保障农业生产的生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
“饲用燕麦生产施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技术规程”的制定,不仅是农业技术标准化的体现,更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生态治理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通过技术集成与创新,为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撑。
编制原则和依据
本标准的编制原则是在本团队在项目支持下,近三年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多年的饲用燕麦种植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技术经验,查阅国内外有关技术资料,同时在酒泉大业上坝草种业试验示范基地进行了多年的相关试验,涉及饲用燕麦种植的生产环境、有机肥施用的种类、施用技术、配套管理、监测与效果评估和关键技术节点控制等内容,确保技术规程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编制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标准的合法性和权威性。同时,我们充分考虑我国的现有有机肥状况、饲用燕麦的生长特性,力求使标准更加贴近生产实践,便于推广和应用。此外,我们还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饲用燕麦种植的有机肥施用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创新和完善,以期形成具有权威性和生产实践指导价值的饲用燕麦生产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技术规程。
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要求和规定编写内容。在编制时基于近几年项目研究的试验验证数据和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同时,结合已有文献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归纳、总结。主要参考了《GB38400-2019肥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NY/T525-2021有机肥料》、《DB62/T2896-2018饲草燕麦栽培技术规程》、《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NY/T1868肥料合理使用准则有机肥料》、《NY5332无公害食品大田作物产地环境条件》和《EC834/2007欧盟有机产品和标识》,以及最新发表的相关文献。
四、主要工作过程
1.成立标准起草工作组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饲料饲草化学成分迁移与种养循环关键技术”项目开始后,于2024年5月组建了标准起草工作组,组织标准编制和协调工作。标准起草组认真学习了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同时制定了标准编制工作计划、编写大纲,明确任务分工和各阶段时间进度。
资料收集分析、技术准备
标准起草工作组首先广泛汲取了其他相关标准的编写经验,组织成员深入分析、讨论并总结了与饲用燕麦有机肥替代化肥有关的标准、资料和政策,全面掌握了标准的内涵及其编制方法;随后,工作组结合生产实际,对收集的资料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整理,并对制定标准所涉及的内容、范围、适用性和科学性进行了深入研讨。
标准编写,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