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大船海视角下的涉海学科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pdf
文件大小:2.26 M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5-17
总字数:约1.04万字
文档摘要

课程思政科学咨询第9期(总第831期)

大船海视角下的涉海学科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

*

冼锐,张大朋,陈滢,严谨

(广东海洋大学船舶与海运学院,广东湛江524088)

摘要: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深入推进与相应支持政策体系的逐步完善,我国不少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学科建

设主体以大船海模式为依托,对涉海学科的交叉融合和交叉学科建设进行了广泛试验,积累了珍贵的理论研究成

果和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但是,如何解决好涉海学科交叉融合与交叉学科建设之间的矛盾,如何准确把握好从

学科交叉到交叉学科课程思政的建设,如何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与学科建设的深入耦合等难题,依旧亟待解决。

关键词:大船海;涉海学科专业;交叉融合

所谓的大船海,就是以培养“蓝色”创新型综合人(一)重构立体式、全方位的“海洋”特色课程体

才为目标,冲破不同涉海专业和学科之间的壁垒,将资系与人才培养体系

源进行灵活配置,重构立体式、全方位的“海洋”特色目前,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实践模式主要包括产教

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体系。学校设立“交叉学科”专项融合、科教融合、学科融合,以及创新创业融合。其中,

支持计划,通过各学科交叉融合,探索学科间存在的产教融合承担龙头作用,科教融合起到催化作用,学

[1]

内在逻辑关联,同时搭建专业平台,持续进行深蓝探科融合是协同保证,创新创业融合则是驱动力量。

索,依托海工产业,聚焦海洋技术,围绕海洋关键核心产教融合是指基于校企之间信息共享与深度合作,在

科学技术问题,以海洋重大科研项目和海洋前沿科学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基础上,

技术为载体,推进涉海类紧缺型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建立资源共享、信息相通的高校与产业协同育人的培

养,建立综合型的海洋城市,发展海洋经济,推动经济养体系。科教融合是指科研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

转型和产业升级。其中,从博士生招生指标、经费、双“学”相融合,实现海洋工程人才培育的支持。学科融

聘等资源和政策的角度,学校专项支持在交叉学科领合是根据产业需求来确定人才培养体系的方向,建立

域取得优异成绩的科学家,为学科交叉“试验田”培植多学科协同的专业课程,集合多学科的人力物力资源,

沃土。创建跨学科、跨学院的人才团队或平台,培养大学生的

一、大船海的构建模式开放创新思维。创新创业融合是通过建立产业初创阶

大船海模式的建设目的不仅推进涉海学科专业的发段师生共建的平台、产业融入过程中校企共建的平台,

展、培养更多海上精英,而且是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有以及产业转化后以师生为主体法人的运营项目等,支

效途径,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地方海洋经济的发展,履行持创新创业人才的培育。

社会责任。大船海模式的实施是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实践模式,一方面,地方

过程,应符合高等教育和海洋学科的发展规律和逻辑,高校要根据自身的特色和优势重构“海洋”特色课程

采取合理有效的服务措施,并从各个方面进行探索。体系。其多学科交叉课程体系体现在海洋—管理交

叉、海洋—经济交叉、海洋—法律交叉、物理—地质交

叉、地质—资源交叉等方面。这可以通过提高选修课

基金项目:2022年校教改“基于船舶结构力学课程

的质量、优化选修课程,以及构建综合性交叉课程教学

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