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体美设施设备安全管理方案
一、组织领导机构
(一)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安全保护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教导处全体成员;各年级组长及各班班主任
二、工作职责
(一)领导小组
在上级政府和教育、安监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全面贯彻执行上级有关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全面负责学校音体美设施设备的安全工作,各成员分工负责,各司其职,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做好相关安全工作。
(二)安全保卫小组
按学校安排具体负责学校音体美设施设备及学生在使用相关设施设备时的人身安全保护工作。
(三)教导处
配合政教处做好学生关于音体美设施设备使用的安全教育工作。
负责检查各班学生在音体美课程及活动中对相关设施设备使用的考勤工作,制定相关规章制度。
负责督促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体育器材室、操场等场所,有关人员需经常性检查音体美设施设备(如乐器、画具、体育器材等)的使用安全情况。
负责处理与本处室有关的其它音体美设施设备安全工作。
(四)年级组
积极配合学校有关处室抓好本年级组关于音体美设施设备安全使用的教育宣传工作。
负责督促检查本年级各班在使用音体美设施设备时的安全纪律教育和考勤工作。
负责处理本年级有关音体美设施设备安全工作的其他问题。
(五)班主任与科任教师
在教导处的直接领导下,全面抓好学生关于音体美设施设备安全使用的教育,正确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增强安全观念,在使用音体美设施设备时保证身心安全健康发展。
利用晨读、校会、主题班会、参观展览等,加强对学生进行音体美设施设备安全使用的教育。
利用板报、专栏、小报等多种形式加强音体美设施设备安全使用知识的宣传。
加强对学生使用音体美设施设备时的纪律考勤,保持经常性与家长的联系,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在音体美课程及活动中的情况,与家长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学生音体美设施设备安全教育工作。
三、工作内容
(一)设施设备排查
音乐设施设备:定期检查各类乐器(钢琴、吉他、鼓等)是否存在部件松动、线路老化(针对电声乐器)等问题;检查音响设备、灯光设备的运行状况;查看音乐教室座椅是否稳固,有无损坏可能对学生造成磕碰等隐患。
体育设施设备:对操场跑道进行检查,查看是否有裂缝、坑洼等影响学生运动安全的情况;检查体育器材(篮球架、足球门、单双杠、跳绳、球类等)是否存在锈蚀、断裂、磨损过度等问题;对健身房的健身器材(跑步机、力量训练器械等)的安全性进行评估,查看防护装置是否完好。
美术设施设备:检查美术教室的桌椅是否牢固;查看画架、画板是否有损坏;检查颜料、画笔等工具是否存在有害化学物质泄漏、变质等情况;检查存放美术作品和工具的橱柜是否稳固,有无倾倒风险。
(二)隐患处理
对于排查出的隐患,能当场整改的立即整改,如拧紧螺丝、更换小部件等;无法当场整改的,要及时上报并设置警示标识,安排专人负责跟进整改,明确整改期限和责任人,在整改完成前限制或禁止相关设施设备的使用。
四、纪律与要求
对学校的音体美教育教学设施、器材,要定期进行检查,及时报告、及时维修,及时更换,及时排除隐患。
班主任是学生使用音体美设施设备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和安全事件的第一报告人。若事件发生时,班主任不在而其他教师在场时,第一目击人有责任及时向学校领导小组报告。
五、应急工作实施细则
(一)“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的原则
学校发生涉及音体美设施设备的突发事故时,启动应急预案,由校长室统一指挥,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迅速赶到现场,快速妥善处置,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若重大突发性事故的处理超出学校处理能力时,请求教体局出面协调,多方联动,形成合力,确保突发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和快速处置,将损失减到最低程度。
(二)应急处置流程
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教师、学生等)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急救和保护措施,避免事故扩大,并第一时间向学校领导小组报告。
学校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赶赴现场,根据事故类型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救援和处置措施,如疏散学生、抢救伤员、保护现场等。
及时通知家长,并做好学生的安抚和心理疏导工作。
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如实提供相关情况和资料,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六、责任与奖罚
突发性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强化工作责任制,强化行政负责制,各小组要明确职责责任,应熟悉相关业务情况,在事故处理中,要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对事故危害进行科学监测,制定科学救护措施,实施正确的处理办法,对事故情况进行调查处理。对于由于工作不力,措施不到位,没尽到责任而导致发生重大音体美设施设备安全事故或重大财产损失,形成一定影响的,要实行考核评优选先一票否决制,情节严重者将追究责任人的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