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基本信息
实施年级
四年级
使用教材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课程标准模块
统计与概率
单元名称
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单元课时
2个课时
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
主题名称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单元整体教学
课标要求
素养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现实世界、思考现实世界和表达现实世界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和应用意识。
内容要求:学生要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在提供的图样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学业要求:学生应能准确描述平均数的意义,正确计算平均数;能合理选择统计图表表示数据,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形成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单元内容分
析
单元内容简述: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含义,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学习平均数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教材通过丰富的现实生活情境,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平均数的实际意义,理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方法。教材编排注重从生活实际出发,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单元内容框架图:
平均数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复式条形统计图
主题学情分
析
已有基础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掌握了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含义,在三年级下册学习了单式条形统计图,在本册的前几个单元又分别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这些都为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打下了扎实有效的知识基础。
思维障碍分析
四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
撑。对于平均数的概念,学生可能难以从抽象的定义中理解其本质含义。例如,在理解“平均”就是使数量同样多时,需要通过大量的观察和操作来建立概念。此外,在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时,学生可能会出现混淆不同类别数据的情况。
拟采用策略
本单元的知识结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学时应多通过观察、比较、推理等具体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例如,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环保小队收集空水瓶的情境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通过用卡片遮挡部分数据等活动,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主题概述
单元大主题/大概念设定
单元大主题: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的认识与应用
单元大概念:数据分析观念与应用意识单元大情境
统计助力环保与发展。以阳光小镇的环保行动和人口结构为主线,分别从环保行动成果,引出平均数和统计人口发展态势等方面展开讨论,带领学生沉浸式学习。
数字化学习环境
情境视频播放、ppt展示
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基于标准、教材、情,体现素养导向)
单元学习目标
目标编码
目标描述
4A0801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作用。
4A0802
经历用平均数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经验,发展数据意识。
4A0803
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在提供的图样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4A0804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培养数据分析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单元学习评价设计(多主体评价,指向学习目标的达成)
评价维度
水平划分与描述
预备级
中级
高级
认知领域
学业质量描
述
能说出平均数的基本步骤,知道平均数的意义。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特点,能进行简单的绘图。
能熟练运用平均数的
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
题,能合理选择统计图
表表示数据。能通过观
察、分析等方法,发现
能灵活运用平均数相关知识解决复杂实际问题。通过推理和想象,解决拓展性问题,如探索多种数据表示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一些规律和特点。
方法。
人际领域沟通与协作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倾
听他人对平均数计算
和统计图表绘制方法
的意见。与组员合理分
工完成数据统计任务。
交流认识平均数和统
计图表的学习心得。
在探究数据表示方法时发挥优势提建议,与组员解决统计难题。有效沟通协作,组织参与
生活应用案例收集活动,清晰阐述计算和绘图过程。
领导小组解决复杂数据统计问题,协调探索
数据表示方法活动中的组内关系。与不同小组交流合作,分享实验经验,组织跨组讨论优化统计策略。
自我领域
学会学习与学习心志
对平均数和统计图表
的学习感兴趣,能主动
参与课堂活动,能按时
完成作业。能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