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固收与”策略系列:如何挖掘低回撤标的.docx
文件大小:187.58 KB
总页数:17 页
更新时间:2025-05-17
总字数:约1.31万字
文档摘要

正文目录

导语:通过估值分析挖掘低回撤的行业/标的 1

研究方法与样本设置 1

一级指标:行业“适用”指标 4

维度一:有效数据点不足 4

维度二:指标跨期稳定性不足 4

维度三:个股估值离散过大 5

行业“适用”指标汇总与分析 6

二级指标:个股所处行业水平 9

结果回测 16

风险提示 17

请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请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图表目录

图表1:估值指标计算方法 2

图表2:数据清洗标准 2

图表3:有色金属行业不适用PE及PE(3年非负均值) 4

图表4:房地产行业根据维度三,不适用PS估值 6

图表5:维度一下“适用”该指标行业数量统计(个) 7

图表6:维度一+维度二下“适用”该指标行业数量统计(个) 7

图表7:各维度一+维度二+维度三下“适用”该指标行业数量统计(个) 7

图表8:各行业“适用”估值指标一览 8

图表9:变量定义 9

图表10:PB-ROE的推导过程 10

图表11:交通运输行业市销率PS对有效二级指标拟合指数呈现显著正相关 11

图表12:二级有效因子及其系数一览 12

图表13:综合评分分区间下季度回撤均值(%) 17

导语:通过估值分析挖掘低回撤的行业/标的

本文从“抗回撤”角度出发,基于股票估值的角度寻找低回撤的资产。股票估值主要分绝对估值法和相对估值法,绝对估值法基于企业的未来现金流进行价值评估,但更依赖核心参数的准确预测,如折现率,永续增长率等;而相对估值法通过对比同行业或相似企业的估值指标(如市盈率、市净率等),PE(市盈率)反映市场对公司盈利能力的预期:PE过高股价或透支了未来盈利增长,过低或说明投资者预期过于悲观;PB(市净率)衡量股价与净资产的关系,低PB或反映市场对企业资产的价值过度悲观,同样,低PS或表明市场对该企业经营规模的定价不足。

相对估值指标可用于判断标的股票是否被低估,约束条件相对更宽松,我们认为更容易应用于投资实务。

本文旨在通过数据层面的实证,为投资者提供面对不同行业时,快速找准估值方法的参考。为提高研究的实用性,我们尽量采取可得性较高、适应性较广的指标,数据上我们收集了2013Q1-2024Q3A股全上市公司季报数据,并假设站在T季末时点时对T+1时点拥有完全正确的预测,基于此分析各个行业究竟“适用”哪些估值方法。

研究方法与样本设置

请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请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我们选取近10年的个股季度数据进行分析,基于“抗回撤”的角度进行实证研究:每个时期的股票最低价对应的PE,PB,PS分别为多少,三个核心指标不止使用当期的财报数据,还从动态视角出发,用下一年的财报数据进行核心指标的测算

(因为实务中投资者往往使用下一年的营收和净利润对比当前市值进行个股估值的相对分析)。

数据来源:我们收集了2013Q1-2024Q3A股全上市公司季报数据(其中,23Q4-24Q3的数据仅作为模拟预测值代入,不作为估值时点,故后文总数据期数为43期)。

盈利假设:基于“站在T季末时点时,可对T+1时点进行完全正确的预测”这一假设设置了对各估值指标的计算(图1);股价选取:因本文落脚点为“抗回撤”,P的选择上我们采取了“T时点过去一个季度内该股最低价”;行业划分:本文行业划分标准参照申万一级。

图表1:估值指标计算方法

T时点表示季末估值时点,T+1时点为T时点后1年的季末时点,T+1年表示T+1时点的TTM数据

*若T时点为23Q1末,则T+1时点为24Q1末,T+1年为23Q2-24Q1的TTM数据。

PE=P/EPS

PE=P/EPS

P:T时点过去一个季度内该股最低价

P:T时点过去一个季度内该股最低价

EPS:T+1年EPS

PE(3年非负均值)=P/EPS(3年非负均值)

P:T时点过去一个季度内该股最低价

EPS(3年非负均值):T-1、T与T+1三年EPS非负均值

PEG=PE/g

PEG=PE/g

PE:同PE计算

PE:同PE计算

g:T+1年EPS/T年EPS

PS=P/SPS

P:T时点过去一个季度内该股最低价SPS:T+1年SPS

P:T时点过去一个季度内该股最低价BPS:T+1时点BPS

P:T时点过去一个季度内该股最低价

BPS:T+1时点BPS

PB-ROE:对于一定ROE,给予X倍PB估值

ROE:T+1年ROE

PB:同PB计算

PB-ROE(两年均值):对于一定ROE(两年均值),给予X倍PB估值

PB-ROE(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