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教学设计
【文本分析】
【文本分析】
本单元以“可爱的生灵”为主题,多角度展现了大自然中生灵的可爱与美丽,旨在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生灵的兴趣,引导其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一是“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读出喜爱、赞美之情,并能描绘想象的情景,感受文中的画面美;二是“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学会关注、交流、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要求从填写观察记录卡,仿写文中语句开始,逐步过渡到独立习作。
本文描绘了夏日清晨一池荷花的美丽姿态,及作者欣赏荷花时的美好感受。课文先后记叙了作者“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展开想象一回到现实”这一过程,思路非常清晰。作者对语言的运用纯熟自然,用看似普通的词语为读者描绘出美丽的画面。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蓬、胀”等生字,读准多音字“挨”,会写“瓣、蓬”等字,会写“荷花、清香”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花瓣儿、花骨朵儿”等儿化词和“莲蓬、衣裳”等轻声词;背诵第2~4自然段。
3.能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体会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4.能仿照课文第二自然段描写荷花不同样子的句子,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
2.读写结合,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单元情境】
【单元情境】
自然风光打卡
【本课情境】
第三处打卡:夏日荷花
第一课时
一、任务驱动,引出课题
1.燕子是春的使者,而夏天的形象大使就是荷花。荷花被誉为“六月花神”,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喜爱。更是作家、诗人、画家、寄托情感的对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都为我们展示了荷花美丽而高洁的风采。在叶圣陶先生的笔下,荷花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同叶圣陶先生一起去观赏荷花吧!
2.介绍作者
叶圣陶
原名叶绍钧。
1894年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代表作有《稻草人》《一粒种子》等。
任务一:初赏荷花,感受美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围绕“荷花”写了哪些内容?
活动1:字词认读。
字音都读准了吗?来为下面的生字选择正确读音。(带拼音读、去拼音读)
①花瓣儿、花骨朵儿“”是儿化词,这样的词常给人小而可爱的感觉,要读好卷舌音,跟老师读两次;
②“莲蓬”词语要读轻声;
活动2:多音字.
①本课有一个多音字“挨”,另一个读音你知道吗?组词说说。读一读。谁能结合字义来区分一下这两个读音?(读第一声时表示距离靠得近,如图,许多人靠在一起,挤来挤去,都要用手拉着点旁边的人,才能挤得下,所以“挨”和“挤”都是提手旁;读第二声的时候表示“忍受”。除了这里出示的两个词语,还可以说挨冻、挨揍、挨骂、挨批……)
②小练习:奶奶挨()着次序将食物分给正在挨()饿的小孩子。
2.(1)读完课文,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给你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用一个字概括。(美。)
(2)快速浏览课文,找找看: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荷花的美?(气味、颜色、状态、姿势。)
(3)找找看,写荷花的气味、颜色、状态、姿势等,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气味——清香。(闻荷花)
第2~3自然段:颜色——碧绿的荷叶,白荷花,嫩黄色的小莲蓬
状态——有的……有的……有的……
姿势——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荷花)
(4)面对这么美的一池荷花,作者仅仅就是这么看着吗?他还做了什么?(把自己想象成一朵荷花。跟前面一样,用三个字概括——想荷花。)这是第几自然段的内容?(第4自然段。)
(5)过了好一会儿,作者意识到自己不是荷花而是在看荷花。第5自然段写了什么?(作者回到现实。)
过渡:刚刚我们已经对荷花有了整体印象,那么,作者又是怎么形容他眼前
这一池荷花的?浏览课文,找出一句能概括出作者想法的语句。(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
任务二:品味语言,荷花姿态美
过渡:看来这么美的荷花,不仅深深地吸引了作者,也深深地吸引了我们。接下来,我们就来认真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看从这一自然段中我们读到了什么。
1.(1)从段落开头的两句话中,你读到了什么?(时间——清晨;地点——公园;“一……就……”说明荷花散发的清香四溢出,能传得很远,从荷花池一直飘到了公园门口。)
(2)“我”为什么一闻到清香,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希望快点看到荷花。)
(3)“赶紧”“跑”体现出“我”怎样的心情?用一个四字成语概括。(迫不及待。)
(4)谁能把作者赏花的这种急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