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规划2025年度重点课题申报书、课题设计论证
求知探理明教育,创新铸魂兴未来。
面向教育强国的高校新型教育学院建设研究课题设计论证
研究现状:
目前,高校新型教育学院建设正处于积极探索阶段。深圳大学李树英教授获得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项目,其课题为“面向教育强国的高校新型教育学院建设研究”。东北师范大学举办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项目集中开题会等活动,也为新型教育学院建设的探索提供了平台。此外,多个课题致力于探索职业教育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如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江涛的课题“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同时也在提升中小学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设计能力方面进行努力,如宝安区燕山学校陈莉莉老师参与我国高校自主研发的“跨科三问”平台,该平台集成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致力于提升中小学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设计能力,加速新课标下跨学科主题学习在中小学的全面实施。
我国研究型大学中教育学院的创建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从综合性大学中的初创到并存于大学和高师院校,再从综合性大学中消亡,直至20世纪末与综合性大学再度携手发展。目前,教育学院在我国研究型大学中艰难求存并已经完成了基本体系的构建。
选题意义:
新型大学的诞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发展面向教育强国的高校新型教育学院不仅是创新驱动背景下确立我国本土应用型院校新发展模式的实践需要和内在期许,也是大学组织结构演进的时代具象,是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还是探求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加快构建高质量创新体系的现实需求。
从具体实践来看,建设新型教育学院有助于推动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创新。例如,精简课程内容,删除过时、重复的课程内容,整合优化课程结构;增加跨学科课程,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培养多元化、综合性的知识结构;强化通识教育,加强通识教育课程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改革探索,如推广案例教学、倡导研讨式教学、实施翻转课堂等,让学生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
研究价值:
有助于推动高校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通过新型教育学院的建设,可以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例如,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通过探索“AI+”艺术教育新模式,将AI融入课程体系、学生毕业设计、服务社会项目之中,打造覆盖从艺术基础教育到AI创作全面融入的艺术教育全链条,全面推动新时代艺术教育改革,助推艺术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为新型教育学院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众多高校在新型教育学院建设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经验。如深圳大学李树英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项目,以及我国研究型大学中教育学院的创建与发展历程,都为新型教育学院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重要观点
研究目标:构建面向教育强国的高校新型教育学院,明确其建设目标和发展方向,提升高校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面向教育强国的高校新型教育学院建设,旨在打造具有明确目标和清晰发展方向的教育机构。通过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创新教育模式和方法,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新型教育学院将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为核心目标,不断探索适合教育强国战略的发展路径。
研究内容:包括新型教育学院的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创新、与企业合作机制等方面。
(1)课程体系建设:新型教育学院应构建多元化、综合性的课程体系。一方面,精简课程内容,删除过时、重复的课程内容,整合优化课程结构;另一方面,增加跨学科课程,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培养多元化、综合性的知识结构。同时,强化通识教育,加强通识教育课程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新型教育学院建设的关键。通过引进优秀人才、加强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同时,建立教师评价机制,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3)教学方法创新: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如推广案例教学、倡导研讨式教学、实施翻转课堂等。这些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此外,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在线教学、混合式教学等,拓展教学的时空范围,提高教学效果。
(4)与企业合作机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实现产教融合。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让学生在企业实践中学习和应用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企业也可以参与到课程设计和教学中,提供实践场所和产学研项目,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支持。
重要观点:新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