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课题申报书:美育视域下《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docx
文件大小:17.59 KB
总页数:12 页
更新时间:2025-05-17
总字数:约6.6千字
文档摘要

教育科学规划2025年度重点课题申报书、课题设计论证

求知探理明教育,创新铸魂兴未来。

美育视域下《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课题设计论证

一、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

(一)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语文教育对整本书阅读的重视,《红楼梦》作为经典中的经典,相关研究日益增多。在教学实践方面,许多教师尝试运用不同方法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如专题探究式,围绕书中诗词、人物、建筑等专题展开深入研讨,让学生挖掘文本背后的文化内涵;情境创设式,通过还原书中场景、角色扮演等手段,增强学生的阅读代入感。然而,问题也较为突出,一方面,传统教学重知识灌输、轻审美体验,将《红楼梦》复杂的人物关系、深邃的主题简单化处理,以应对考试,忽视了其美育价值;另一方面,部分创新教学方法因缺乏系统性设计,在实际操作中流于形式,难以让学生真正领略《红楼梦》全方位的美。

在理论研究领域,不少学者探讨了《红楼梦》的文学、文化、历史价值,为教学提供了深厚的理论支撑。但从美育视域系统研究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成果相对较少,多数研究聚焦于单一的美育元素,如仅谈书中诗词的审美,未将文学、艺术、文化等多元美育因素融合,且对于如何依据美育目标设计连贯、有效的教学环节缺乏深入探究,未能充分构建起《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与美育培养的有机桥梁。

(二)选题意义

助力学生美育素养提升:《红楼梦》宛如一座美学宝库,从书中的建筑园林之美,如大观园的精巧布局、亭台楼阁的错落有致,到服饰之美,不同人物服饰材质、色彩、纹样的细致刻画,再到诗词之美,众多角色吟诗赋词展现的才情与韵味,全方位涵盖了自然、艺术、文学等多领域美学素材。引导学生研读此书,能让他们沉浸于多元审美情境,唤醒内心对美的感知,逐步提升审美鉴赏力与创造力,进而塑造健全的审美人格,以美滋养心灵成长。

推动经典文化传承创新: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集大成之作,《红楼梦》承载着家族兴衰、社会万象、人性幽微。借由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能以美的形式拉近学生与经典距离,激发他们探究经典的热情,使其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精髓,领悟先辈智慧,不仅成为经典的传承者,更能在新时代语境下,将经典蕴含的美学精神融入现代生活与文化创造,赋予经典新活力。

(三)研究价值

丰富语文教学美育内涵:打破语文教学长期侧重知识与技能传授的局限,将美育融入《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各环节,从文本解读、课堂互动到课外拓展,探索多样化美育路径,为语文教学注入美学灵魂,构建以美育人的全新教学范式,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审美成长的摇篮。

拓展学生审美体验边界:区别于单篇阅读或碎片化阅读,整本书阅读给予学生完整、连贯的阅读经历。《红楼梦》的长篇巨制为学生铺展广阔审美天地,跟随书中情节推进、人物成长,学生可穿梭于不同审美场景,感受复杂情感、多元文化碰撞,突破以往单一、浅层审美体验,构建起深度、立体的审美认知体系,为终身审美发展筑牢根基。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重要观点

(一)研究目标

提升学生审美感知能力:引导学生在阅读《红楼梦》整本书的过程中,敏锐捕捉书中诸如建筑、服饰、诗词等各方面所展现出的美,让他们能细致体会到不同场景、不同人物身上蕴含的审美特质,增强对美的直觉感受力。例如,当读到书中描绘大观园中潇湘馆翠竹环绕、清幽静谧的场景时,学生能够在脑海中构建出那幅充满诗意的画面,感受到自然之美与建筑之美相融合的独特韵味。

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红楼梦》中美的表现形式和内在价值,理解曹雪芹通过文字塑造美、传达情感与思想的手法。比如在赏析书中人物形象之美时,能从林黛玉的才情、敏感,薛宝钗的端庄、持重等多方面去剖析人物性格与行为所体现出的审美层次,进而提升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塑造艺术的鉴赏水平,不再停留于表面的喜好判断。

增强学生审美创造能力:鼓励学生在深入阅读《红楼梦》后,以自己的方式对书中的美进行再创造。可以是通过续写故事、改写情节、创作与书中人物相关的诗词绘画等形式,将从书中汲取的审美素养融入自己的创意表达中,让经典在新时代学生的创造下焕发出新的活力与魅力,实现从审美欣赏到审美创造的跨越。

(二)研究内容

教材分析与美育资源挖掘:对现行语文教材中涉及《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部分进行细致剖析,梳理出其中明确的以及潜在的美育元素,像教材中选取的章节里对于人物外貌、言行举止的描写所体现出的审美价值,还有书中穿插的诗词所蕴含的文学审美内涵等,为后续教学中系统地开展美育教学提供依据。

教学策略制定: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以及《红楼梦》文本的特点,探索适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以实现美育与阅读教学的有机融合。例如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如贾府元宵夜宴、海棠诗社作诗等书中的经典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美;也可以运用问题导向法,引导学生围绕“《红楼梦》中园林建筑之美如何体现传统文化审美”等问题进行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