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6061-科研机构创新能力提升指南.docx
文件大小:52.2 KB
总页数:15 页
更新时间:2025-05-17
总字数:约4.32千字
文档摘要

ICS03.080.99CCSA20

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6061—2025

科研机构创新能力提升指南

2025-04-03发布2025-05-03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3/T6061—2025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河北省科学技术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省科技评估中心、河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河北省标准化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红、聂永川、张金龙、刘淼、柳春、高原、高宇辰、陈娟、王时雨、张聪、陈羽音、卢艳芳、梁家硕、杨宇、马子航。

DB13/T6061—2025

1

科研机构创新能力提升指南

1范围

本文件提供了科研机构创新能力提升的相关建议,包括总则、提升框架、提升路径、评价与改进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科研机构开展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活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0148科技评估基本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4014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科研机构scienceandtechnologyresearchorganization

以自然科学与技术研发为核心业务,有明确的职能定位、研发布局,拥有研发人才队伍,具备研发资源条件,能够有组织、系统性、持续开展研发活动的组织机构。

注:科研机构是政府、企事业法人或社会力量依法依规设立的法人机构。包括研究院所等科研单位,以及技术

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等。[来源:GB/T43803—2024,3.1,有修改]

3.2

创新能力abilitytoinnovate

在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中,持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及新发明的能力。

4总则

4,1立足职能定位分类指导

围绕科研机构职能履行,以创新基础、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贡献、创新管理为导向,根据科研机构研发活动特点,设计科研机构创新能力提升框架和提升路径。

4.2尊重创新规律科学指导

尊重科技创新规律,结合河北省科技创新形势和科研机构发展特点,设计科学、合理的提升路径,确保指南能够适用于全省科研机构创新能力提升工作。

4.3满足管理需求提升实效

立足全省科研机构建设目标、科研机构管理需求、科研机构创新能力提升目的,有针对性、多视角、多层次地进行指导,充分发挥指南的导向作用。

4,4坚持整体性和系统性

坚持系统性和综合性原则,准确把握科研机构提升路径中的逻辑关系,将科研机构作为整体,对其创新能力提升进行系统性指导。

5提升框架

DB13/T6061—2025

2

5.1框架模型

提升框架模型如图1所示。

图1框架模型

5.2框架流程

科研机构创新能力提升包括基础条件、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产业贡献、创新管理等基本要素,各要素之间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科研机构拥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充足的创新投入、完善的创新管理体系、能够提升创新产出;创新产出则是科研机构发挥科技创新职能、实现产业贡献的前提条件;产业贡献又将进一步推动科研机构加强创新基础建设、增加创新投入、优化创新管理。同时,科研机构增加创新投入的同时,也能够带来基础条件的改善和创新管理效率的提升。

6提升路径

6.1基础条件

科研机构开展创新活动需具备的必要内容,主要从人才团队情况、仪器设备情况、机构运行等方面提升。

6.2创新投入

科研机构为了实现创新所进行的各种资源的投入,是科研机构开展创新活动的基本保障,反映了科研机构对创新活动的重视程度。主要从人员投入情况、资金投入情况等方面进行提升。

6.3创新产出

科研机构通过开展各类创新活动所产生的各种形式的科技成果,是科研机构创新活动的最终目的,反映了科研机构的创新实力,科研机构可通过积极争取政府科研项目、积累科技论文、著作、专利、标准等科研成果提升科技产出能力。

6.4产业贡献

科研机构开展创新活动的根本目标,科研机构创新能力的提升在产业贡献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