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在2025“端午和六一”双节庆典上的发言:童心织岁月,粽香启新章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尊敬的家长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庆祝2025年“端午?六一”双节庆典。当晨风裹挟着粽叶的清香拂过校园,当阳光洒在你们洋溢着纯真笑容的脸庞上,当传统节日与童真童趣在此刻相遇,这场庆典便有了非凡的意义。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全体同学致以节日的祝福,向辛勤付出的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向一直以来支持学校工作的家长们致以诚挚的问候!
一、双节相逢:文明长河中的童年印记
清晨踏入校园,便能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操场上,五年级同学亲手制作的风筝在空中翱翔,那风筝上书写的屈原诗句,仿佛穿越千年时光,与此刻的蓝天白云对话;鼓号队奏响的乐曲,融合了《九歌》的古朴韵律与《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欢快节奏,传统与现代的旋律交织,在校园上空回荡。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今天,我们不是简单地庆祝两个节日,而是在五千年文明的长河里,为童年编织一个绚丽多彩的中国结。
端午节,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日子,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追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爱国情怀,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而六一儿童节,是专属于你们的节日,是充满欢乐、梦想与希望的日子。当端午与六一相遇,传统文化与童真童趣相互交融,碰撞出别样的火花,为你们的童年增添了独特的记忆。
漫步校园,处处都能看到节日的元素。教室里,同学们精心绘制的端午主题手抄报色彩鲜艳、内容丰富;走廊上,悬挂着的艾草香囊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校园的角落,摆放着同学们制作的端午传统习俗展板。这些都是你们用心参与节日活动的见证,也是你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二、薪火相传:传统与创新的奇妙碰撞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你们正在创造历史。在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传统与创新紧密相连。当你们在旱地龙舟赛中喊着整齐的号子奋力冲刺时,中国的载人登月舱正遨游在浩瀚的宇宙,向着星辰大海进发;当你们用3D打印笔为粽子模型描绘精美的花纹时,故宫的文物修复师也在运用先进的技术,让沉睡的青铜器重新焕发生机。我们既能在艾草香囊里嵌入北斗定位芯片,赋予传统物件新的功能,也能从《离骚》的诗行间汲取灵感,与AI创作进行奇妙的对话。这就是我们所处的时代,传统与现代交织,文化与科技共生。
今年春天,教育部启动了“非遗基因解码计划”。而你们,就是最灵动的解码员。包粽子时,你们专注地捏出每个棱角,这看似简单的动作,实则是在破解祖先的几何智慧;射五毒时,你们认真瞄准每个目标,这一过程仿佛在重演先民与自然对话的古老密码。你们用自己的方式,探索着传统文化的奥秘,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就像一位同学曾好奇地问:“屈原爷爷会玩无人机吗?”我想说,当屈原写下“乘骐骥以驰骋兮”时,或许早已预见,两千年后的你们会骑着科技与文化的双翼自由飞翔。你们制作驱蚊水时,哼着《橘颂》,专注的神情像极了神农尝百草时的执着;你们在AR汉服镜前,看到自己身着精美汉服的模样,发出的惊呼,恰似敦煌画工初见新颜料时的欣喜。我们所做的,不是简单的文化复刻,而是让传统的根系深深扎入现代的土壤,滋养出创新的枝叶,让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三、扬帆启航:未来征程中的责任担当
同学们,今天的双节庆典,不仅是欢乐的聚会,更是一次文化的洗礼,一次精神的传承。希望你们在享受节日快乐的同时,能够铭记传统文化的魅力,肩负起传承与创新的责任。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梁启超先生的话语,至今仍振聋发聩。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希望你们能够保持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同时,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学习科学知识,勇于创新,用科技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老师们,我们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观。我们要用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家长们,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希望你们能够与学校携手合作,共同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多带孩子了解传统文化,参加传统文化活动,让传统文化在家庭中得到传承和弘扬。
同学们,老师们,家长们,“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让我们借着这股浩然之气,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勇敢地踏上新的征程。愿你们在未来的日子里,以童心编织美好岁月,以粽香开启崭新篇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最后,祝愿同学们节日快乐,学习进步,健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