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新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赵季平主编)《第二单元 童谣》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课标.docx
文件大小:97.92 KB
总页数:89 页
更新时间:2025-05-17
总字数:约2.76万字
文档摘要

1

2025新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赵季平主编)《第二单元童谣》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课标]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分解

三、学情分析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六、大单元教学重点

七、大单元教学难点

八、大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九、学业评价

十、大单元实施思路及教学结构图

十一、大情境、大任务创设

十二、单元学历案

十三、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学习设计

十四、大单元作业设计

十五、“教-学-评”一致性课时设计

十六、大单元教学反思

2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围绕着童谣这一主题展开,包含了唱歌、聆听、音乐剧表演和音乐游戏等多个环节,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具体教学内容包括:

唱歌:

《牧童谣》:一首风趣的湖北民歌,通过问答的形式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如太阳的光明和草地的青翠,同时表达了牧童对大自然的热爱。

《竹子冒尖尖》:一首优美的江西童谣,描绘了竹子生长茂盛的景象,以及孩子们手拉手快乐成长的情景,旋律优美,节奏明快。

聆听:

《牧童短笛》:贺绿汀的钢琴独奏作品,通过舒缓与活泼两种情绪的对比,展现了牧童在田野间吹笛的悠闲生活,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变化。

《水牛儿》:一首具有北京地方特色的儿歌,通过生动的歌词和旋律,描绘了水牛儿的生活习性,同时让学生体验北京方言的魅力。

小小音乐剧:

《小老鼠上灯台》:通过音乐剧的形式,将童谣故事生动呈现,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情感,同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音乐游戏:

《抓住它》: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音的高低变化,培养听辨能力和反应能力。

(二)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童趣和民族特色,通过童谣这一载体,将音乐与儿童生活紧密结合,既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又能有效激发他们的音乐兴趣。具体分析如下:

童趣性:

童谣的内容大多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生动有趣,旋律朗朗上口,易于儿童接受和喜爱。如《牧童谣》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导儿童探索自然的美好;《竹子冒尖尖》则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儿童快乐成长的情景。

3

民族性:

本单元所选的童谣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如湖北民歌《牧童谣》、江西童谣《竹子冒尖尖》和北京儿歌《水牛儿》,这些童谣不仅展现了各地的风土人情,还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

综合性: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涵盖了唱歌、聆听、音乐剧表演和音乐游戏等多个方面,通过综合性的音乐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单元内容整合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本单元的内容整合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主题贯穿:

以“童谣”为主题,将唱歌、聆听、音乐剧表演和音乐游戏等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不同形式的音乐活动,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童谣的魅力。

循序渐进: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音乐能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和难度。如先通过唱歌活动让学生熟悉旋律和节奏,再通过聆听活动感受音乐的情感变化,最后通过音乐剧表演和音乐游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跨学科融合:

将音乐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如结合语文学科的童谣朗读、美术学科的舞台布景设计等,让学生在跨学科的学习中拓宽视野,提升综合素养。

二、《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分解

(一)审美感知感知音乐美:

通过聆听《牧童短笛》等作品,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旋律美、节奏美和和声美。引导学生注意音乐中的情感变化,如舒缓与活泼的对比,以及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

在唱歌活动中,通过模仿和跟唱《牧童谣》等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韵律美和旋律美。引导学生注意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高起伏,以及歌词所表达的情感内容。

4

感知生活美:

通过音乐剧《小老鼠上灯台》的表演,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戏剧美和音乐美。引导学生关注剧中的情节发展和角色塑造,以及音乐在剧情推进中的作用。

通过音乐游戏《抓住它》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游戏中的节奏美和互动美。引导学生注意游戏中的音高变化和反应速度,以及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培养审美情趣:

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童谣作品,如湖北民歌、江西童谣和北京儿歌等,让他们感受不同地区和民族的音乐风格和文化特色。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和评价意见,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艺术表现歌唱表现:

在唱歌活动中,引导学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牧童谣》等歌曲,注意音准、节奏和表情的表现。鼓励学生通过模仿和跟唱的方式,逐步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通过分角色演唱、合唱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现力。如《牧童谣》中的问答部分可以通过师生对唱或生生对唱的方式进行,增加演唱的趣味性和互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