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概问答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1、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3、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什么重大时代课题?
1、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马克思主义政党。
3.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1、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2、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4.如何奋力实现中国梦?
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5.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践举措有哪些?关注乡村振兴
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
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
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6.如何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1、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采取了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我们要推动更加包容的全球发展。人类文明已经进入21世纪,冷战思维早已过时。我们应该携手努力,开辟合作共赢的新境界。
2、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扩内需和增外需相互动,“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促开放和护安全统筹,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3、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文明进步。
7.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容是什么?
1、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2、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3、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4、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8.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是什么?
1、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
2、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
3、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9.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1、必须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2、必须促进教育公平,必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3、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0.怎样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1)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使我国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全球领跑者,在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力争尽早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要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要全面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2)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首要任务是加快实现“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着力推进基础研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着力推动应用研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着力推动前沿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科技强国。
11.全过程人民民主好在哪里?
1、人民民主参与不断扩大。
2、国家治理高效,社会和谐稳定。
3、权力运用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是什么?
1、坚持党的领导。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3、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13.为什么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2、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14.“脱贫攻坚精神”的内涵?
上下同心、尽锐出战;
精准务实、开拓创新;
攻坚克难、不负人民;
15.怎样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1、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
2、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