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目的是()
A.保护工作人员、保护环境、保护实验对象
B.保护实验对象、保护工作人员
C.保护工作人员、保护环境
D.保护环境、保护实验对象
答案:A。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需要全面考虑,既要保护在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免受生物因子危害,又要避免生物因子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也要保护实验对象不受到不当影响。
2.以下哪种不属于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风险来源()
A.实验操作不当
B.仪器设备故障
C.自然灾害
D.实验动物逃逸
答案:C。自然灾害并非实验室生物安全特有的风险来源,而实验操作不当、仪器设备故障可能导致生物因子泄漏,实验动物逃逸也会带来生物安全隐患。
3.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核心工作区域是()
A.缓冲间
B.准备间
C.主实验室
D.更衣室
答案:C。主实验室是进行生物实验操作的关键区域,也是最容易产生生物安全风险的核心地带。
4.对于BSL-2实验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无需配备生物安全柜
B.可使用普通实验台进行所有操作
C.应配备生物安全柜和高压灭菌器等设备
D.实验人员无需穿工作服
答案:C。BSL-2实验室适用于对人和环境有中度潜在危害的生物因子,需要配备生物安全柜来防止生物因子扩散,高压灭菌器用于对废弃物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5.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玻璃器皿,应先()
A.直接清洗
B.浸泡在2%的戊二醛溶液中4-6小时
C.浸泡在75%酒精中
D.立即高压灭菌后再清洗
答案:D。先高压灭菌可以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防止在清洗过程中造成人员感染和环境污染。
6.实验室废弃物处理的基本原则是()
A.分类收集、存放,分别处理
B.直接丢弃
C.全部焚烧处理
D.全部深埋处理
答案:A。不同类型的实验室废弃物需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分类收集、存放并分别处理能提高处理效率和安全性。
7.下列关于个人防护装备(PPE)的使用,错误的是()
A.离开实验室时应将PPE留在实验室内
B.可以在实验室外穿防护服
C.口罩应定期更换
D.手套破损后应及时更换
答案:B。为防止将实验室的生物因子带出,不应在实验室外穿防护服。
8.生物安全柜使用时应提前开启运行()
A.5分钟
B.10分钟
C.15分钟
D.20分钟
答案:C。提前15分钟开启生物安全柜,可使柜内气流达到稳定状态,保证防护效果。
9.实验室发生火灾时,应首先()
A.报警
B.灭火
C.撤离人员
D.抢救实验数据
答案:C。保障人员生命安全是首要任务,发生火灾时应先撤离人员。
10.以下哪种消毒剂对芽孢有较好的杀灭作用()
A.75%酒精
B.碘伏
C.含氯消毒剂
D.新洁尔灭
答案:C。含氯消毒剂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有效杀灭芽孢,而75%酒精、碘伏、新洁尔灭对芽孢的杀灭效果相对较差。
11.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是()
A.实验室主任
B.实验操作人员
C.安全管理员
D.单位负责人
答案:A。实验室主任对实验室的整体运行和安全管理负有主要责任。
12.进入BSL-3实验室的人员应接受()培训。
A.普通实验室安全培训
B.BSL-2实验室安全培训
C.BSL-3实验室专项安全培训
D.无需培训
答案:C。BSL-3实验室涉及对人类、动物有高度危险性的生物因子,进入人员必须接受专项安全培训。
13.实验动物的饲养环境应保持()
A.高温高湿
B.低温低湿
C.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
D.随意的温湿度条件
答案:C。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有助于实验动物的健康,也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14.对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的报告原则是()
A.及时、准确、全面
B.只报告上级领导
C.自行处理,无需报告
D.报告内容可随意编造
答案:A。及时报告能使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准确、全面的报告有助于做出正确决策。
15.以下哪种操作不会产生气溶胶()
A.接种细菌
B.移液操作
C.打开安瓿瓶
D.用镊子夹取物品
答案:D。接种细菌、移液操作、打开安瓿瓶等操作都可能使液体或固体分散形成气溶胶,而用镊子夹取物品一般不会产生气溶胶。
16.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压差应保持()
A.正压
B.负压
C.常压
D.无要求
答案:B。生物安全实验室保持负压可以防止生物因子泄漏到周围环境中。
17.实验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被锐器刺伤,应立即()
A.用力挤压伤口,挤出污血
B.用酒精消毒伤口
C.用碘伏消毒伤口
D.从伤口近心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