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考试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沛公军霸上”中“军”的意思是()
A.军队B.驻军C.军事D.兵器
2.“肉食者鄙”中“鄙”的意思是()
A.卑鄙B.浅陋C.偏远D.轻视
3.下列句中“之”是助词的一项是()
A.吾欲之南海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马之千里者D.怅恨久之
4.“秦孝公据崤函之固”中“固”的词性是()
A.形容词B.名词C.动词D.副词
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中“水”的用法是()
A.名词作状语B.名词作动词C.使动用法D.意动用法
6.“臣诚知不如徐公美”中“诚”的意思是()
A.真诚B.实在C.果真D.确实
7.“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中“提”的读音是()
A.tíB.dīC.dǐD.shí
8.“越国以鄙远”中“鄙”的正确解释是()
A.把……当作边邑B.边邑C.浅陋D.轻视
9.“微斯人,吾谁与归”中“微”的意思是()
A.微小B.稍微C.如果没有D.卑微
10.“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中“少”的用法是()
A.形容词B.动词C.名词D.副词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属于古代汉语实词的有()
A.名词B.动词C.形容词D.副词
2.以下句子中存在通假字的有()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秦伯说,与郑人盟
C.失其所与,不知D.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3.下列词中,古今意义不同的有()
A.牺牲B.妻子C.所以D.以为
4.下列属于古代汉语常用虚词的有()
A.之B.乎C.者D.也
5.以下属于使动用法的有()
A.烛之武退秦师B.既来之,则安之
C.项伯杀人,臣活之D.渔人甚异之
6.下列句子中“以”作介词的有()
A.以其无礼于晋B.敢以烦执事
C.越国以鄙远D.以乱易整
7.下列属于古代汉语特殊句式的有()
A.宾语前置B.定语后置C.状语后置D.主谓倒装
8.下列对“其”字用法判断正确的有()
A.以其无礼于晋(代词,指代郑国)
B.吾其还也(语气词,表商量语气)
C.其孰能讥之乎(语气词,表反问语气)
D.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代词,这种)
9.以下关于古代汉语词汇特点说法正确的有()
A.单音词占优势B.词义具有灵活性
C.词的本义与引申义联系紧密D.双音词逐渐增多
10.下列句子中“而”表示转折关系的有()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蟹六跪而二螯
C.源不深而望流之远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古代汉语中,“走”的意思是“步行”。()
2.“沛公欲王关中”中“王”是使动用法。()
3.古代汉语中,“江”一般专指长江。()
4.“之”字在古代汉语中只能作助词。()
5.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在于,使动是“使宾语怎么样”,意动是“认为宾语怎么样”。()
6.宾语前置句中,“何陋之有”是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7.“行李之往来”中“行李”古今意义相同。()
8.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原来的词性和语法功能。()
9.“以”字在古代汉语中只能作介词。()
10.古代汉语中,“疾”和“病”意思完全一样。()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古代汉语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答案: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如名词、动词等;虚词一般无实在意义,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主要起辅助作用,如之、乎、者、也等。
2.举例说明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
答案: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如“何陋之有”;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如“不吾知也”;用“之”“是”提宾,如“何功之有哉”“唯利是图”。
3.解释“词类活用”并举例。
答案:词类活用指某些词在特定语境中临时改变词性和语法功能。如“沛公军霸上”中“军”本是名词,此处活用为动词“驻军”。
4.简要说明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
答案:有词义扩大,如“河”古专指黄河,今泛指河流;词义缩小,如“谷”古指粮食作物,今专指稻谷;词义转移,如“牺牲”古指祭祀用的牲畜,今指舍弃生命。
五、讨论题(每题5分,共20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