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烧伤
其创面处理同一般碱烧伤。对伴有吸入性损伤者,应按吸入性损伤原则处理。化学烧伤3、磷烧伤合并中毒
磷烧伤在化学烧伤中居第三位,仅次于酸、碱烧伤。除磷遇空气燃烧可致伤外,还由于磷氧化后生成五氧化二磷,其对细胞有脱水和夺氧作用。五氧化二磷遇水后生成磷酸并在反应过程中产热使创面继续加深。磷蒸气吸入可引起吸入性损伤,磷及磷化物经创面和粘膜吸入可引起磷中毒。
磷系原生质毒,能抑制细胞的氧化过程。化学烧伤磷吸收后在肝、肾组织中含量较多,易引起肝、肾等脏器的广泛损害。磷烧伤后病人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乏力、恶心,重者可出现肝、肾功能不全,肝肿大,肝区痛,黄疸,少尿或无尿,尿中有蛋白和管型。化学烧伤由于吸入性损伤及磷中毒可引起呼吸急促,刺激性咳嗽,肺部闻及干湿罗音,重者可出现肺功能不全及ARDS,胸片提示间质性肺水肿、支气管肺炎。部分病人可有低钙、高磷血症、心律紊乱、精神症状及脑水肿等。磷烧伤创面多较深,可伤及骨骼,创面呈棕褐色,Ⅲ度创面暴露时可呈青铜色或黑色。化学烧伤
磷烧伤后,应立即扑灭火焰、脱去污染的衣服,创面用大量清水冲洗或浸泡于水中。仔细清除创面上的磷颗粒,避免与空气接触。若一时无大量清水,可用湿布覆盖创面。化学烧伤为避免吸入性损伤,病人及救护者应用湿的手帕或口罩掩护口鼻。病人入院后,用1%硫酸铜清洗,形成黑色磷化铜,便于清除,然后再用清水冲洗或浸泡于水中。注意硫酸铜的用量以及创面不发生白烟为度。化学烧伤残余创面的磷化鲷应用镊子仔细清除,再用清水冲洗后,用5%的碳酸氢钠溶液湿敷,中和磷酸,4~6小时后改用包扎,严禁用油质敷料。深度创面应迟早切痂植皮。化学烧伤无论创面积大小,磷烧伤后均应注意保护内脏功能,给予高糖、高热量、高蛋白饮食,早期输液量应偏多,早给碱性药,早给利尿药,给予能量保剂应用等。早期应用钙剂可避免发生磷中毒,已发生磷中毒者应用钙剂后,可缓解临床症状,促进磷的排泄,并促进受伤脏器的恢复。化学烧伤化学烧伤化学烧伤在我们日常生活、军事科研及工农业生产中,能引起人体损害的化学物质约有25000余种,由于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化学烧伤发生率亦逐渐增加。化学烧伤
病因病理病机
化学烧伤的致伤机理化学物接触人体后,可产生局部损害及全身损害。其损害程度与化学物的性质、剂量、浓度、接触时间及面积、处理是否及时及有效等因素有关。化学烧伤
1、局部损害
化学烧伤化学物对局部组织的损害有氧化作用、还的作用、腐蚀作用、原生质毒、脱水作用及起疱作用等。是由化学物的性质所决定的。种化学物质可同时存在以上几种。有的因本身燃烧而致烧伤,如磷烧伤。有的本身对健康皮肤并无损害,一旦着火燃烧,造成皮肤烧伤,有害物质即可通过创面吸收入体内,引起中毒反应。
化学烧伤一般酸烧伤,由于组织蛋白凝固,形成一层痂壳,可预防进一步损害。碱烧伤后形成脂肪皂化,并可产生可溶性碱性蛋白,故对局部创面有继续损害的过程。磷烧伤后形成磷酸,可继续使组织损害。
化学烧伤2、全身损害
化学烧伤化学物质可从正常皮肤、创面、呼吸道、消化道等吸收,引起中毒及内脏器官的破坏。化学烧伤的死亡率明显高于一般烧伤病人,就是由于化学毒物引起的中毒及其并发症所致。化学烧伤由于化学物质是由肝、肾排泄,故肝、肾损害较多见。常见的有中毒性肝炎、急性肝坏死、急性肾功能衰竭及肾小管肾炎等。化学烧伤某些化学蒸气直接刺激呼吸道而致损伤,不少挥发生物质由呼吸道吸入,亦刺激肺泡及呼吸道。可引起肺水肿及吸入损伤,有些化学物质可抑制骨髓、破坏红细胞。引起贫血或溶血。有的还可引起中毒性脑病、脑水肿、神经损害、消化道溃疡及出血等。
化学烧伤临床表现化学烧伤
1、酸烧伤
常见的硫酸、盐酸、硝酸烧伤。此外尚有氢氟酸、石炭酸、草酸等。化学烧伤它们的特点是使组织脱水,蛋白沉淀、凝固,故烧伤后创面迅速成痂、界限清楚,因此限制了继续向深部侵蚀。化学烧伤①硫酸、盐酸、硝酸烧伤:硫酸、盐酸、硝酸烧伤发生率较高,占酸烧伤的80.6%。硫酸烧伤创面呈黑色或棕黑色;盐酸者为黄色;硝酸者为黄棕色。此外,颜色改变与创面深浅也有关系,潮红色最浅,灰色、棕黄色或黑色较深。酸烧伤后,由于痂皮掩盖,早期对深度的判断较一般烧伤困难,不能因无水泡即判为浓度烧伤。化学烧伤
硫酸、盐酸、硝酸在液态时可引起皮肤烧伤,气态时吸入可致吸入性损伤。三种酸比较,在同样浓度下,液态时硫酸作用最强,气态时硝酸作用最强。气态硝酸吸入后,数小时即可出现肺水肿。它们口服后均可造成上消化道烧伤、喉水肿及呼吸困难,甚至溃疡穿孔。化学烧伤
其处理同化学烧伤的急救处理原则。冲洗后,可用5%碳酸氢钠溶液或氧化镁、肥皂水等中和留在皮肤上的氢离子,中和后,仍继续冲洗。创面采用暴露疗法。如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