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人颌骨结核的护理查房
目录/CONTENTS010203040506前言病例介绍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目标与措施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前言01PartOne
前言颌骨结核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肺外结核,多继发于肺结核或其他部位结核病灶(如淋巴结结核、消化道结核),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其病理特征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导致颌骨骨质破坏、干酪样坏死及肉芽肿形成,临床表现以颌面部肿胀、疼痛、瘘管形成、牙齿松动为主要特征,部分患者可合并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结核中毒症状。由于颌骨结核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易被误诊为颌骨骨髓炎或肿瘤,且涉及面部外形及口腔功能,对患者生理及心理影响较大。因此,系统的护理评估、针对性护理措施及全程健康教育对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护理查房围绕1例颌骨结核患者的诊疗及护理过程展开讨论,总结护理经验。
病例介绍02PartOne
病例介绍患者基本信息:王某,女,14岁,学生,因“右侧下颌部肿胀伴疼痛2月,加重1周”入院。
主诉: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下颌部肿胀,伴隐痛,未予重视;近1周肿胀范围扩大(约4cm×5cm),疼痛加剧(VAS评分5分),伴低热(37.5~38.0℃)、盗汗、乏力,偶有咳嗽(无痰)。
现病史:否认颌面部外伤史;近3月体重下降约3kg。
既往史:2年前曾患“右颈部淋巴结结核”(规律抗结核治疗1年,已治愈);否认结核接触史。
辅助检查:
病例介绍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6.8×10?/L(正常),中性粒细胞45%,淋巴细胞38%;C反应蛋白(CRP)15mg/L(升高);结核菌素试验(PPD)强阳性(硬结直径20mm);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阳性;血沉(ESR)45mm/h(增快)。
影像学检查:下颌骨CT示右侧下颌骨体部骨质破坏,边界不清,周围软组织肿胀,可见小范围死骨;胸部X线未见明显结核病灶。
病理活检:下颌骨病变组织穿刺活检提示“干酪样坏死及类上皮细胞肉芽肿,抗酸染色阳性”,确诊为颌骨结核。
治疗经过:入院后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四联抗结核治疗(2HRZE/4HR方案);局部肿胀处外敷异烟肼+链霉素混合液(抗结核药物局部渗透);疼痛明显时予布洛芬缓释胶囊镇痛。
护理评估03PartOne
健康史评估结核相关史:2年前颈部淋巴结结核病史,已规范治疗;近期无明确结核接触史。
治疗史:未自行停药或调整抗结核药物剂量。
身体状况评估局部表现:右侧下颌部肿胀(皮温稍高,无明显发红),触痛(+),未触及波动感;张口度约3指(正常);口腔内右侧下颌磨牙区黏膜可见1处小瘘管(少量淡黄色稀薄分泌物),无明显异味。
全身表现:体温37.8℃(午后为主),心率88次/分,呼吸18次/分;神清,精神稍差;体重38kg(较前3月下降3kg)。
心理社会状况评估患者因面部肿胀影响外观,产生自卑心理(不愿与同学交流);担心疾病预后及治疗费用(家庭为农村户籍,经济条件一般);家属对“结核复发”存在焦虑,对长期服药依从性存疑。
护理诊断04PartOne
护理诊断1.急性疼痛:与颌骨结核病灶侵犯骨膜、周围软组织炎症反应有关。12.体温过高: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有关。2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结核消耗增加、食欲减退(疼痛影响进食)有关。34.潜在并发症:病理性骨折(颌骨骨质破坏)、结核性脑膜炎(血行播散)、局部感染扩散(瘘管继发细菌感染)。45.知识缺乏(特定的):缺乏颌骨结核疾病知识、抗结核药物规范使用及副作用监测知识。56.焦虑/恐惧:与面部外形改变、疾病预后不确定性及经济压力有关。6
护理目标与措施05PartOne
目标1:患者疼痛缓解(VAS评分≤3分)措施:
体位护理:指导患者取半卧位,减少局部充血;避免挤压肿胀部位。
疼痛干预:观察疼痛性质、部位及诱因,疼痛时予冰袋局部冷敷(每次15~20分钟,间隔1小时);遵医嘱口服布洛芬,评估镇痛效果。
分散注意力:鼓励听音乐、阅读,减轻疼痛感知。
目标2:患者体温恢复正常(≤37.3℃)
措施:
监测体温:每4小时测量1次,记录热型(午后低热为主);高热时(38.5℃)予温水擦浴、退热贴物理降温。
补充水分:鼓励每日饮水1500~2000ml(温热水),避免脱水。
目标1:患者疼痛缓解(VAS评分≤3分)环境调节:保持病房温度22~24℃,湿度50%~60%,减少盖被厚度。
目标3:患者营养状况改善(1月内体重增加≥1kg)
措施:
饮食指导:制定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方案(如鸡蛋、牛奶、鱼肉、新鲜果蔬);避免辛辣、坚硬食物(减少咀嚼疼痛)。
少食多餐:每日5~6餐,选择温软易消化食物(如粥、面条、豆腐)。
营养支持:若食欲差,遵医嘱补充维生素B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