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试题含答案(附解析)
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使机体免疫力功能降低的因素不包括使用
A、细胞毒药物
B、免疫抑制剂
C、抗菌药物
D、激素
E、射线照射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抗菌药物主要是抑制或杀灭细菌,一般不会直接导致机体免疫力功能降低。免疫抑制剂、激素、细胞毒药物都可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射线照射可能损伤免疫细胞等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
2.病原菌侵入血流,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随血流到达全身其他脏器引起多发性脓肿称为
A、毒血症
B、败血症
C、脓毒血症
D、菌血症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脓毒血症是指病原菌侵入血流,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随血流到达全身其他脏器引起多发性脓肿。菌血症是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一时性或间断性侵入血流,但不在血中繁殖。败血症是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全身性感染。毒血症是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不侵入血流,但其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流,引起全身症状。
3.IL-2的主要产生细胞是
A、巨噬细胞
B、NK细胞
C、树突状细胞
D、肥大细胞
E、活化T细胞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IL-2主要由活化T细胞产生,它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促进T细胞、B细胞的增殖分化等。
4.以下关于IgG生物学特性的错误叙述是
A、能通过胎盘
B、能激活补体
C、是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主要Ig
D、能发挥ADCC作用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IgG是血清中含量最高的Ig,是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其生物学特性包括:能通过胎盘;能激活补体;能发挥ADCC作用等。而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主要Ig是IgE,不是IgG。
5.下列方法中,不能灭活HBV的是
A、煮沸100-C,30分钟
B、高压蒸气121
C、,
D、0.
E、次氯酸钠,60-120分钟
F、70℃乙醇浸泡,30~60分钟
正确答案:E
6.卡介苗发生
A、形态结构变异
B、菌落变异
C、耐药性变异
D、毒力变异
E、抗原性变异
正确答案:C
7.下列有关肉毒梭菌叙述,错误的是
A、严格厌氧
B、可引起婴儿肉毒病
C、肉毒毒素不耐热
D、革兰阳性粗长杆菌
E、芽胞呈椭圆性,粗于菌体.
正确答案:D
8.细菌代谢产物中与致病性无关的是
A、内毒素
B、侵袭性酶
C、细菌素
D、热原质
E、外毒素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细菌素是某些细菌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其作用范围狭窄,仅对与产生菌有亲缘关系的细菌有杀伤作用,主要用于细菌的分型和流行病学调查,与致病性无关。外毒素是细菌释放到菌体外的毒性蛋白质,具有很强的毒性;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可引起机体发热、休克等;侵袭性酶可协助细菌在体内扩散和侵袭;热原质能引起人体发热反应,这些都与细菌致病性相关。
9.乙醇消毒剂常用的浓度是
A、30%
B、100%
C、75%
D、95%
E、50%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乙醇消毒剂常用的浓度是75%,75%的乙醇能够使细菌蛋白质变性,从而达到消毒杀菌的作用,浓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消毒效果。95%的乙醇常用于擦拭紫外线灯等;其他浓度一般不用于常规的乙醇消毒。
10.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
A、C1
B、C2
C、C3
D、C4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补体系统包括多种成分,其中C3含量最高。C3在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旁路途径和MBL途径中均发挥重要作用,是补体激活过程中的关键枢纽分子,其含量在血清补体成分中相对其他选项中的成分是最高的。
11.目前唯一用细胞培养获得减毒株的肝炎病毒是
A、乙型肝炎病毒
B、丙型肝炎病毒
C、丁型肝炎病毒
D、甲型肝炎病毒
E、戊型肝炎病毒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甲型肝炎病毒是目前唯一能用细胞培养获得减毒株的肝炎病毒。通过细胞培养技术对甲型肝炎病毒进行传代培养,筛选出减毒株,用于制备疫苗等。
12.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称为
A、互利共生
B、共栖
C、共生
D、寄生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寄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益的一方称为寄生物,受害的一方称为宿主。共栖是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互利共生是双方都受益;共生概念较宽泛,包含互利共生等情况。
13.煮沸消毒是将物品放在水中煮沸即在100°C下维持,可杀死微生物的营养体或绝大多数病原微生物。
A、15-30min
B、60min
C、90min
D、120min
E、180min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煮沸消毒时将物品放在水中煮沸即在100°C下维持15-30min,可杀死微生物的营养体或绝大多数病原微生物。
14.不属于病毒体特征的是
A、非细胞结构
B、只含一种类型的核酸
C、可在细胞外增殖
D、对抗生素不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