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临床微生物测试题与参考答案解析.docx
文件大小:12.34 KB
总页数:15 页
更新时间:2025-05-18
总字数:约8.48千字
文档摘要

临床微生物测试题与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检测炭疽病的沉淀试验称为

A、玻片沉淀试验

B、血细胞沉淀试验

C、Ascoli试验

D、间接沉淀试验

E、沉淀抑制试验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Ascoli试验是一种用于检测炭疽病的沉淀试验,它主要是利用加热处理后的炭疽杆菌培养物作为抗原,与待检血清进行沉淀反应,以此来辅助诊断炭疽病。

2.氧化酶试验阳性对照菌常选用

A、大肠埃希菌

B、铜绿假单胞菌

C、霍乱弧菌

D、伤寒沙门菌

E、福氏志贺菌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氧化酶试验主要用于检测细菌是否产生氧化酶。氧化酶又称细胞色素氧化酶,是细胞色素呼吸酶系统的最终呼吸酶。具有氧化酶的细菌,首先使细胞色素C氧化,再由氧化型细胞色素C使对苯二胺氧化,生成有色的醌类化合物。本试验结果阳性时,一般在30秒内显色。铜绿假单胞菌氧化酶试验阳性,可作为氧化酶试验阳性对照菌。大肠埃希菌、伤寒沙门菌、福氏志贺菌氧化酶试验阴性;霍乱弧菌氧化酶试验虽然为阳性,但不是常用的氧化酶试验阳性对照菌。

3.细菌的繁殖方式是

A、二分裂法

B、有丝分裂

C、形成芽孢

D、孢子生成

E、复制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细菌主要以二分裂法进行繁殖,即一个细菌细胞分裂为两个基本相同的子代细胞。复制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孢子生成多见于真菌等;形成芽孢是细菌的一种休眠方式,而非繁殖方式;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细菌是原核生物,不进行有丝分裂。

4.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生长时,菌落周围常出现溶血环,此现象称为

A、ε溶血

B、δ溶血

C、β溶血

D、γ溶血

E、α溶血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β溶血是指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在血琼脂平板上生长时,菌落周围出现的完全透明的溶血环,这是其典型的溶血现象。α溶血是菌落周围出现草绿色溶血环;γ溶血是菌落周围无溶血环;δ溶血和ε溶血不是溶血性链球菌的典型溶血类型。

5.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定依据是

A、菌落有金黄色色素

B、菌落周围有透明溶血环

C、血浆凝固酶阳性

D、分解甘露醇

E、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致病性葡萄球菌鉴定依据包括:产生金黄色色素,菌落呈金黄色(A正确);能产生溶血毒素,使菌落周围有透明溶血环(B正确);血浆凝固酶阳性(C正确);能分解甘露醇产酸(D正确)。所以以上都是其鉴定依据,答案选E。

6.葡萄球菌属产生多种毒素和酶,其中不包括

A、血浆凝固酶

B、杀白细胞素

C、红疹毒素

D、肠毒素

E、耐热核酸酶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葡萄球菌属可产生多种毒素和酶,如血浆凝固酶、杀白细胞素、肠毒素、耐热核酸酶等。红疹毒素是A群链球菌产生的毒素,不是葡萄球菌属产生的。

7.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微生物称灭菌其中包括

A、细菌繁殖体、芽胞、真菌、病毒等

B、只包括病原微生物

C、只包括非病原微生物

D、只包括病原微生物繁殖体

E、只是灭活微生物体内某些活性物质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全部微生物的处理,包括细菌繁殖体、芽胞、真菌、病毒等。B选项只包括病原微生物错误;C选项只包括非病原微生物错误;D选项只包括病原微生物繁殖体不全面;E选项只是灭活微生物体内某些活性物质不准确,灭菌是杀灭全部微生物。

8.麻风杆菌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呼吸道

B、角膜

C、破损皮肤和黏膜

D、消化道

E、生殖道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麻风杆菌主要通过破损皮肤和黏膜进入人体,如与麻风病人长期密切接触,皮肤有破损时易被感染。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等一般不是其主要传播途径,角膜感染相对少见。

9.Q热的传播媒介是

A、人虱

B、蜱

C、蚊子

D、跳蚤

E、恙螨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Q热的传播媒介主要是蜱。蜱叮咬感染动物后,病原体在蜱体内可长期存活并经卵传代,当蜱再次叮咬其他动物或人时,即可传播Q热。人虱主要传播流行性斑疹伤寒等;蚊子可传播多种疾病如疟疾、登革热等;跳蚤可传播鼠疫等;恙螨可传播恙虫病等。

10.可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是

A、葡萄球菌

B、链球菌

C、脑膜炎奈瑟菌

D、肺炎链球菌

E、淋病奈瑟菌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引起食物中毒常见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可产生肠毒素导致食物中毒。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一般不引起食物中毒。

11.细菌的革兰染色性不同主要是因为:

A、生理功能不同

B、营养需要不同

C、细菌细胞壁结构不同

D、致病性不同

E、形态不同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细菌的革兰染色性不同主要是因为细菌细胞壁结构不同。革兰阳性菌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含量高且交联度大,脂质含量少;革兰阴性菌细胞壁薄,肽聚糖含量低且交联度小,脂质含量高。这种细胞壁结构的差异导致了它们在革兰染色过程中呈现不同的颜色,革兰阳性菌呈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