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坠床后处理流程及措施
演讲人:
日期:
目
录
CATALOGUE
02
紧急处置措施
01
现场初步评估
03
医疗干预流程
04
预防措施制定
05
人员培训体系
06
记录与质量改进
现场初步评估
01
头部及五官
检查是否有出血、肿胀、凹陷或变形。
胸部
检查是否有呼吸困难、胸痛或肋骨骨折。
腹部
检查是否有疼痛、肿胀或触痛。
四肢
检查是否有肿胀、疼痛、变形或活动受限。
伤情快速检查要点
01
03
05
04
颈部
检查是否有肿胀、疼痛或活动受限。
02
生命体征监测方法
呼吸
观察呼吸频率和节律,判断是否有呼吸困难。
循环
体温
检查心率和血压,评估是否有休克或循环衰竭。
测量体温,判断是否有发热或低体温。
1
2
3
清醒
患者对声音或疼痛刺激有反应,但无法准确回答问题。
模糊
昏迷
患者对声音和疼痛刺激无反应,无法被唤醒。
呼唤患者姓名,观察其反应,能否正确回答问题。
意识状态判断标准
紧急处置措施
02
患者制动与体位管理
制动
禁止患者随意移动,避免加重伤害,并确保跌倒后稳定。
体位管理
根据跌倒部位和伤害程度,选择适当的体位,如平卧、侧卧或俯卧等。
翻身
如需翻身,需医护人员协助,并保持患者身体轴线平直,防止扭曲。
外伤止血操作规范
评估伤情
检查伤口大小、形状、出血情况等,判断是否需要止血。
03
02
01
止血方法
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合适的止血方法,如直接压迫止血、加压包扎止血等。
伤口处理
止血后,对伤口进行清洗、消毒、包扎等处理,预防感染。
清理呼吸道
迅速清除患者口、鼻内的分泌物、呕吐物等,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道通畅保障步骤
观察呼吸
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如出现呼吸困难、窒息等,立即进行急救。
辅助呼吸
如患者呼吸微弱或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使用呼吸机等辅助设备。
医疗干预流程
03
专科医师会诊触发条件
跌倒坠床后出现意识障碍或昏迷
01
需要神经外科或神经外科医师会诊,评估颅内损伤情况。
跌倒坠床后颈部或背部剧烈疼痛
02
需要骨科医师会诊,评估脊柱损伤情况。
跌倒坠床后呼吸困难或窒息
03
需要呼吸科医师会诊,评估呼吸系统受损情况。
跌倒坠床后肢体活动障碍或畸形
04
需要骨科医师会诊,评估骨折或关节脱位情况。
02
脊柱受伤必须进行脊柱X线或CT检查,以评估脊柱骨折、脱位等情况。
04
胸部受伤建议进行胸部X线或CT检查,以评估肋骨骨折、气胸等情况。
03
肢体疼痛、肿胀、畸形必须进行X线检查,以评估骨折、关节脱位等情况。
01
头部受伤必须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以评估颅内出血、脑挫裂伤等情况。
影像学检查执行标准
轻度跌倒坠床伤者,以观察为主,如有不适症状及时就医。
重度跌倒坠床伤者,需要紧急手术治疗,如开颅、内固定等,术后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中度跌倒坠床伤者,需要进行相应治疗,如止血、止痛、抗感染等,并留观一段时间。
针对不同部位的损伤,制定相应的康复治疗方案,如肢体功能锻炼、物理治疗等。
治疗方案分级实施
预防措施制定
04
常规评估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药物使用情况,制定个性化跌倒风险评估表。
个性化评估
定期评估
定期对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动态调整预防措施。
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年龄、行动能力、意识状态等。
跌倒风险再评估机制
保证室内光线充足,夜间使用柔和的夜灯。
照明设施
在床边、楼梯等易发生跌倒的地方安装扶手、护栏。
防护设施
01
02
03
04
保持地面干燥、平整,无杂物、障碍物。
地面处理
在地面或通道上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提醒患者注意。
警示标识
环境设施改进方案
陪护制度优化策略
陪护人员培训
对陪护人员进行跌倒预防知识的培训,提高防范意识。
陪护人员责任
家属参与
明确陪护人员的职责,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照顾。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陪护工作,共同预防跌倒事件的发生。
1
2
3
人员培训体系
05
医护人员应急演练
跌倒坠床应急处理流程
定期进行跌倒坠床应急处理流程的演练,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处理技能。
03
02
01
团队协作与沟通
在演练中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援。
演练评估与反馈
对演练过程进行评估,发现不足并及时进行改进,确保应急处理流程的完善性和有效性。
患者防跌倒教育内容
跌倒风险评估
对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了解患者的跌倒风险等级,从而制定个性化的防跌倒教育计划。
防跌倒知识宣传
向患者普及防跌倒的知识,包括如何正确使用助行器、如何避免行走时的不安全因素等。
跌倒预防措施
教育患者采取跌倒预防措施,如保持室内环境整洁、避免长时间站立等。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防跌倒工作,了解患者的跌倒风险,共同制定并执行防跌倒计划。
家属协作指导要点
协助患者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