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血液循环1、血管的结构:特点:管径细,对血流的阻力大,管壁含有丰富的平滑肌且平滑肌保持一定的紧张性,是外周阻力的主要来源。对动脉血压的维持起重要作用。c.阻力血管——小动脉与微动脉特点:管壁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外仅有一层基膜,通透性很高,是血液与组织间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d.交换血管——真毛细血管动物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血液循环1、血管的结构:特点:静脉血管数量多,口径粗,管壁薄,易扩张,容量大,起血液的贮存作用。e.容量血管——静脉系统特点:主要分布在手指、足趾、耳廓等处的皮肤中,主要参与机体的体温调节。f.短路血管——小动脉与小静脉的吻合支动物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血液循环2、血压:是指血管内血流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一些常规检查部位的动脉血压。血压的高低以KPa。血压成因血液充盈血管——前提心脏射血——必要条件外周阻力——充分条件动脉弹性缓冲——维持动物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血液循环3、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系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英国生理学家StephenHales(1677—1761)是世界上第一个通过动脉插管直接测量动脉血压的人。随着汞柱缓慢下降,听诊器中声音从无突然出现;继续时,听诊器中声音由弱到强,突然变弱或消失时的刻度为舒张压。korotkoffs动物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动物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血液循环动脉血压在一个心动周期中是呈周期性变化的。收缩压(systolicpressure)——反映心缩力舒张压(diastolicpressure)——反映外周阻力脉搏压(pulsepressure)——反映动脉弹性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动物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动物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血液循环动脉血压高低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每搏输出量—收缩压※心率—舒张压???外周阻力—舒张压※diastolicpressure主动脉和大动脉弹性↑,SP↓,DP↑,脉压↓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平均充盈压心率↑→心舒期缩短→心舒期内流向外周的血量↓→心舒末期存留在大动脉内的血↑→DP↑↑,随后SP↑,但不如DP↑明显,故脉压↓动物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血液循环随着心脏周期性地收缩与舒张,主动脉壁相应地发生扩张与回缩的弹性搏动,且这种搏动以弹性压力波的形式沿着动脉管壁传播,直至动脉末稍。动脉管壁的这种搏动,称为动脉脉搏。即脉搏。动脉脉搏不但能够直接反映心率和心动周期的节律,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脉搏的速度、幅度、硬度、频率等特性反映整个循环系统的功能状态——检查动脉脉搏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动物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动脉脉搏的波形组成动物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1)上升支:心室快速射血期,动脉血压迅速上升,管壁扩张,形成的上升支。(2)下降支:心室射血后期,射血速度减慢,故被扩张的大动脉开始回缩,动脉血压逐渐降低,形成脉搏波形中下降支的前段。随后,心室舒张,动脉血压继续下降,形成下降支的其余部分。在主动脉记录脉搏图时,其下降支上有一个切迹,称为降中峡。降中峡发生在主动脉瓣关闭的瞬间。因为心室舒张时室内压下降,主动脉内的血液向心室方向返流。这一返流使主动脉瓣很快关闭。返流的血液使主动脉根部的容积增大,并且受到闭合的主动脉瓣阻挡,发生一个返折波,因此在降中峡的后面形成一个短暂的向上的小波,称为降中峡。动脉脉搏的波形组成动物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血液循环4、静脉血压与静脉脉搏:各器官静脉的血压称为外周静脉压。外周静脉压(peripheralvenouspressure)——右心房或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压(centralvenouspressure)——高低取决于心脏的射血能力和静脉血回流的速度。临床补液控速指标。动物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动物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血液循环静脉系统的重要作用是输送血液流回右心房。影响静脉回心血量(venousreturn)的因素有: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心脏收缩力量骨骼肌的挤压作用——肌肉泵呼吸作用——呼吸泵体位改变卧位直立动物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血液循环心动周期中动脉脉搏的波动传至毛细血管时已完全消失,故外周静脉无搏动。但右心房缩舒活动时产生的压力变化,可逆向传递到靠近心脏的大静脉,从而出现静脉搏动,称静脉脉搏。ACVA波:心房收缩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