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人猪霍乱沙门菌肠炎的护理查房
目录01.前言07.健康教育03.护理评估05.护理目标与措施02.病例介绍04.护理诊断06.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08.总结
前言01PartOne
前言猪霍乱沙门菌(Salmonellacholeraesuis)是沙门菌属中的一种革兰阴性杆菌,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可引起急性肠道感染(沙门菌肠炎),严重时可导致败血症或肠外器官感染。该病多见于夏秋季,好发于免疫力低下人群(如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临床表现以发热、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或水样便)为核心,部分患者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感染性休克。
护理查房是临床护理工作中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理念的重要环节,通过系统评估、集体讨论,可规范护理流程、优化干预措施,降低并发症风险,改善患者预后。本次查房围绕1例猪霍乱沙门菌肠炎患者的护理展开,旨在总结经验,提升护理团队对感染性肠炎的综合管理能力。
病例介绍02PartOne
基本信息患者张某,男,5岁,因“发热伴腹泻3天”于2024年7月10日入院。既往体健,无食物/药物过敏史,病前3天有生食未洗净黄瓜史,家中无类似症状者。
主诉与现病史主诉:发热(最高38.5℃)、腹痛(脐周阵发性绞痛)、腹泻(每日8~10次,初为黄色稀便,渐转为黏液便,无脓血),伴恶心、呕吐1次(胃内容物),无里急后重。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2.5×10?/L(中性粒细胞78%),C反应蛋白25mg/L(↑);
粪便常规:白细胞(++)、红细胞(+);粪便培养:猪霍乱沙门菌(+),药敏提示对三代头孢(头孢曲松)敏感;
血生化:血钾3.2mmol/L(↓),血钠132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8mmol/L(轻度代谢性酸中毒);
血气分析:pH7.32(轻度酸中毒)。
治疗经过入院后予头孢曲松(50mg/kgd)抗感染,口服补液盐(ORS)纠正脱水,双歧杆菌调节肠道菌群,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发热时予对乙酰氨基酚退热处理。
护理评估03PartOne
健康史流行病学史:病前有不洁饮食史(生食黄瓜),无明确接触史;
既往史:无慢性疾病、手术及过敏史。
身体状况全身情况:精神稍萎靡,皮肤弹性稍差,口唇干燥,眼窝无明显凹陷;脱水程度:轻度脱水(根据WHO儿童脱水评估标准:尿量减少、黏膜干燥、皮肤弹性稍差)。生命体征:T38.2℃,P105次/分,R22次/分,BP90/55mmHg(正常范围);腹部体征:脐周轻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活跃(8次/分);
心理社会状况患儿因腹痛、腹泻不适哭闹,家长因患儿病情及隔离要求(肠道传染病)存在焦虑情绪,文化程度中等,对疾病认知不足。
护理诊断04PartOne
护理诊断1.体温过高:与猪霍乱沙门菌感染致炎症反应有关(依据:体温38.2℃,白细胞及CRP升高)。012.腹泻:与肠道黏膜炎症、渗出及毒素刺激有关(依据:每日腹泻8~10次,黏液便)。023.体液不足(轻度脱水):与腹泻、呕吐致体液丢失过多有关(依据:口唇干燥、皮肤弹性稍差,血钠、血钾降低)。03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腹泻致消化吸收障碍、摄入减少有关(依据:病后进食减少,精神萎靡)。045.潜在并发症: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钠)、感染性休克、肠出血/穿孔(依据:血生化提示低钾低钠,沙门菌可侵袭肠黏膜)。05
护理诊断6.焦虑(家长):与患儿病情反复、隔离限制及知识缺乏有关(依据:家长频繁询问病情,情绪紧张)。
护理目标与措施05PartOne
体温过高目标:24小时内体温降至38℃以下,48小时内恢复正常。措施:每4小时监测体温,高热时(>38.5℃)予温水擦浴(避开腹部)、冰袋物理降温;遵医嘱予对乙酰氨基酚口服,观察用药后30分钟体温变化及出汗情况,及时更换衣物;鼓励多饮水(ORS液或温水),避免脱水加重。
腹泻目标:3天内腹泻次数减少至每日3~5次,大便性状转软黄。1措施:2观察并记录大便次数、性状、量(必要时用专用便盆计量);3遵医嘱予蒙脱石散(空腹服用)保护肠黏膜,双歧杆菌(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调节菌群;4避免高脂、高糖及刺激性食物(如牛奶、果汁),予米汤、粥等清淡易消化饮食。5
体液不足目标:24小时内脱水体征(口唇干燥、皮肤弹性)改善,血钠、血钾恢复正常。
措施:
口服补液:按50~80ml/kg补充ORS液(4~6小时内),少量多次(每5~10分钟喂5~10ml);
静脉补液:若呕吐频繁或口服困难,遵医嘱予生理盐水+氯化钾(浓度<0.3%)静脉输注;
监测尿量(目标:儿童>1ml/kgh)、皮肤弹性及前囟(婴幼儿)、眼窝凹陷情况。
营养失调目标:住院期间维持体重稳定,出院前恢复病前饮食。
措施:
急性期(腹泻严重时)暂禁食4~6小时(不禁水),后逐步过渡至米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