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电子商务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基于地区区位差异的视角.pdf
文件大小:642.85 KB
总页数:55 页
更新时间:2025-05-18
总字数:约6.51万字
文档摘要

摘要

2000年以来,中国互联网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强大的惊人快

速发展。目前,中国已成为全世界电子商务最发达、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

一。与此同时,2000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也出现了迅猛增长。中国电子商

务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同步快速增长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茹玉骢,李燕

20142016

(),施炳展()等人先后用实证研究证明,电子商务的应用能显

著促进出口,并得出了电子商务既能提高企业出口的集约边际(出口密度),

又能提高企业出口的扩展边际(出口可能性)这一重要结论。这样的实证结

果佐证了电子商务能够降低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从而

促进企业出口的理论分析,也较好地解释了中国经济的现状。

然而,一个被普遍忽略的问题是,在中国,电子商务与出口除了具有共同

增长的趋势外,还有一个重要共同特征,那就是二者都存在严重的区域发展

不平衡性。中国东部地区无论在电子商务发展程度上,还是在出口总额上都

大大领先于中西部地区。在电子商务方面,东部地区的电子商务行业起步早、

增长快,与中西部地区拉开了较大差距;在出口方面,东部地区的出口贸易

总额与增速也远远领先于中西部地区(中国电子商务中心,2014;中国国家

统计局,2016)。这样的现状引发了笔者的思考:在中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

地区,电子商务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是否存在差异?在东部地

区,电子商务对出口的促进作用是否会明显强于中西部地区?如果是,那么

中西部地区又该如何扭转劣势?

Business

为回答上述问题,笔者以世界银行“商业环境与企业绩效调查”(

EnvironmentandEnterprisePerformanceSurvey,简称BEEPS)2012年度中国

调查的数据为基础,设计了实证研究,检验在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电子商

I

电子商务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基于地区区位差异的视角

务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效果和影响机制是否存在差异。结合现有文献的结

1:

论,本文设立了如下三个研究目标:目标探究在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

电子商务对企业出口可能性的提升作用是否存在差异。目标2:探究在东部地

区与中西部地区,电子商务对企业出口密度的提升作用是否存在差异。目标3:

为中西部地区企业提出运用电子商务提升出口水平的合理建议。

为达成上述3个研究目标,提出了以下三个假设:假设1:企业的电子

2

商务使用率越高,其出口概率越大;假设:企业的电子商务使用率越高,其

出口密度越大;假设3:在东部地区电子商务对出口的促进作用大于中西部地

3-13-2

区。:在东部地区电子商务对出口可能性的提升作用大于中西部地区;:

在东部地区电子商务对企业出口密度的提升作用大于中西部地区。

2012

具体的实证研究步骤如下:首先,通过对“年世界银行商业环境与

公司绩效调查”提供的企业层面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得到用于对照的两组样

本企业,分别为“东部组”和“中西部组”;其中,“东部组”样本企业来

自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深圳五市,而“中西部组”样本企业来自武汉、

郑州、合肥、成都四市。第二步,对全国样本、东部组样本、中西部组样本

分别进行两个回归。回归一采用Probit模型,检验企业电子商务使用程度与

企业出口可能性之间是否存在正相关关系,即检验假设1是否成立。回归二

采用Tobit模型,检验企业电子商务使用程度与企业出口密度之间是否存在正

2

相关关系,即检验假设是否成立。通过比较“东部组”与“中西部组”的

两次回归结果,即可检验假设3是否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