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年行政执法资格考试行政法律法规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文件大小:26.16 KB
总页数:17 页
更新时间:2025-05-18
总字数:约5.93千字
文档摘要

2024年行政执法资格考试行政法律法规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A.合法行政原则

B.合理行政原则

C.诚实信用原则

D.罪刑法定原则

答案:D。解析:罪刑法定原则是刑法的基本原则,而非行政法基本原则。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合法行政原则、合理行政原则、程序正当原则、高效便民原则、诚实守信原则和权责统一原则等。

2.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不得向申请人提出()等不正当要求。

A.购买指定商品

B.接受有偿服务

C.购买指定商品、接受有偿服务

D.接受无偿服务

答案:C。解析:《行政许可法》规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不得向申请人提出购买指定商品、接受有偿服务等不正当要求。

3.下列不属于行政处罚种类的是()。

A.警告

B.罚金

C.没收违法所得

D.责令停产停业

答案:B。解析:罚金是刑罚中的附加刑,行政处罚的种类有警告、通报批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行政拘留等。

4.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应当自行政复议申请受理之日起()日内,将行政复议申请书副本或者行政复议申请笔录复印件发送被申请人。

A.5

B.7

C.10

D.15

答案:B。解析:依据《行政复议法》规定,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应当自行政复议申请受理之日起7日内,将行政复议申请书副本或者行政复议申请笔录复印件发送被申请人。

5.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1年

答案:C。解析:《行政诉讼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6.行政机关在调查或者进行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人,并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证件。

A.1

B.2

C.3

D.4

答案:B。解析:行政机关在调查或者进行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证件,这是为了保证执法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7.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A.警告

B.罚款

C.责令停产停业

D.没收违法所得

答案:C。解析: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8.行政许可的实施和结果,除涉及()、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外,应当公开。

A.国家秘密

B.企业秘密

C.社会秘密

D.政府秘密

答案:A。解析:行政许可的实施和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外,应当公开,以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9.下列关于行政强制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是()。

A.行政强制措施只能由法律设定

B.行政强制措施可以由行政法规设定

C.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冻结存款、汇款的行政强制措施

D.行政强制措施只能由规章设定

答案:B。解析:行政强制措施由法律设定;尚未制定法律,且属于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事项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公民人身自由、冻结存款汇款和应当由法律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且属于地方性事务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以及扣押财物的行政强制措施。规章不能设定行政强制措施。

10.行政机关依法作出金钱给付义务的行政决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的数额()。

A.可以超出金钱给付义务的数额

B.不得超出金钱给付义务的数额

C.视具体情况而定

D.由行政机关自行决定

答案:B。解析:行政机关依法作出金钱给付义务的行政决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的数额不得超出金钱给付义务的数额。

二、多项选择题

1.行政法的渊源包括()。

A.宪法

B.法律

C.行政法规

D.地方性法规

答案:ABCD。解析:行政法的渊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行政规章、国际条约与协定、法律解释等。

2.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包括()。

A.具有行政许可权的行政机关

B.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

C.受委托的行政机关

D.受委托的组织

答案:ABC。解析: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包括具有行政许可权的行政机关、法律和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