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基础考研资料试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30题)
1、园林中,为了使假山具有可游、可憩的特点,有时将假山顶层收成
A.峰顶
B.峦顶
C.崖顶
D.平顶
【答案】:D
解析:在园林中,为使假山具有可游、可憩的特点,把假山顶层收成平顶较为合适。峰顶、峦顶和崖顶通常地势较为险峻、空间狭小,不利于游人停留休憩,而平顶有相对开阔的空间,能满足人们游玩和休息的需求。
2、单选题:亭主要是为了解决游人在观赏活动的过程中的哪种需求?
A.提升场所意境
B.组织游览路线
C.限定景观空间
D.提供驻足休息
【答案】:D
解析:亭作为一种园林建筑,在游人进行观赏活动时,其主要功能是为游人提供一个可以驻足休息的地方。而提升场所意境、组织游览路线以及限定景观空间并非亭解决游人需求方面的主要作用,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3、为了提高园林植物的降尘能力,营建防尘林带适宜的配置方式是
A.密植,乔灌木混合配置
B.密植,全部种植乔木
C.密度适中,乔灌木混合配置
D.密度适中,全部种植乔木
【答案】:A
解析:为提高园林植物的降尘能力,营建防尘林带需要植物能更好地阻挡、吸附灰尘。密植可以增加植物的密度,使灰尘更易被阻挡和吸附。乔灌木混合配置能充分利用不同植物的特点,乔木高大,可在高处拦截灰尘,灌木低矮且枝叶茂密,能在近地面吸附灰尘,二者结合能形成更有效的防尘结构。相比之下,全部种植乔木,尤其是只种植单一类型的乔木,其对灰尘的拦截和吸附效果不如乔灌木混合配置全面。此外,适中密度在阻挡和吸附灰尘方面效果不如密植理想。因此,密植且乔灌木混合配置是营建防尘林带适宜的方式。
4、树木在一年中,随着气候的季节性变化而发生萌芽、抽枝、展叶、开花、结实及落叶、休眠等规律性变化的现象,称为
A.物候
B.物候期
C.生长
D.发育
【答案】:A
【解析】物候是指树木在一年中,随着气候的季节性变化而发生萌芽、抽枝、展叶、开花、结实及落叶、休眠等规律性变化的现象。物候期是指生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随季节变化而出现的各种物候现象发生的日期。生长是指生物体在一定的生活条件下体积和重量逐渐增加、由小到大的过程。发育是指生物体从出生到成熟的过程中,其结构和功能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过程。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5、单选题:假山工程量一般以设计的山石实用吨位数为基数来推算,并以什么来表示?A.吨B.工日数C.天D.米
【答案】:B
【解析】假山工程量通常以设计的山石实用吨位数为基数进行推算,在实际表示中以工日数来体现。工日数是衡量工作劳动量的一个常用指标,更能反映完成假山工程所需要投入的人力劳动情况,而吨只是计算工程量的一个基数,天一般是时间单位,米与假山工程量的表示关联性不大,所以本题应选工日数。
6、下列中国古建彩画形式中等级最高的是
A.璇子彩画
B.和玺彩画
C.包袱式苏画
D.海墁式苏画
【答案】:B
【解析】中国古建彩画根据建筑的规模、等级与功能的需要,分为和玺彩画、璇子彩画、苏式彩画等。和玺彩画是等级最高的彩画,多用于宫殿、坛庙建筑的主殿、堂、门等。璇子彩画等级次于和玺彩画,常用于次要宫殿及庙宇。苏式彩画包括包袱式苏画、海墁式苏画等,常用于住宅、园林。所以本题中等级最高的是和玺彩画。
7、单选题:古树名木群株保护范围应为其边缘植株树冠外侧垂直投影外延多少米连线范围内。
A.3
B.5
C.8
D.10
【答案】:B
解析:古树名木群株保护范围应为其边缘植株树冠外侧垂直投影外延5m连线范围内,故本题应选B。
8、单选题:种内竞争的表现有
A.自疏
B.寄生
C.捕食
D.变换体态
【答案】:A
【解析】种内竞争是指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栖息地或其它生活条件而发生的斗争。自疏是指随着播种密度的提高,种内竞争不仅影响到植株生长发育的速度,也影响到植株的存活率,这是种内竞争的表现。寄生是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属于种间关系。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是种间关系。变换体态并不是种内竞争的典型表现。所以本题选A。
9、单选题:下列土壤中,通气能力强的是
A.沙土
B.壤土
C.黏土
D.沙壤
【答案】:A
【解析】砂土含砂粒较多,黏粒少,土壤颗粒间孔隙大,通气性好;壤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土壤质地,通气性和保水性等较为适中;黏土颗粒细小,孔隙小,通气性差;沙壤土通气性虽较好,但不如砂土。所以通气能力强的是沙土,选A。
10、单选题:木本类切花整地翻耕的深度一般为多少厘米?
A.20-25
B.30-35
C.40-50
D.60-70
【答案】:C
解析:木本类切花根系相对发达,需要较深的土壤环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