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研学旅行指导员、师资格证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
1.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核心依据是()
A.学生的兴趣爱好
B.教育目标和学生发展需求
C.旅游景点的特色
D.学校的教学计划
答案:B。教育目标和学生发展需求是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核心,要确保课程能达成教育目的,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兴趣爱好、旅游景点特色、学校教学计划等都应围绕此核心来考虑。
2.以下哪种不属于研学旅行活动中的安全保障措施()
A.购买足额的保险
B.提前考察研学地点
C.让学生自由活动
D.制定应急预案
答案:C。让学生自由活动缺乏有效的监管,不能保障学生安全。购买保险、提前考察地点、制定应急预案都是常见且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
3.研学旅行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时,以下做法错误的是()
A.给学生提供观察提纲
B.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
C.不干涉学生的观察过程
D.观察结束后不进行总结交流
答案:D。观察结束后的总结交流有助于学生深化认识、分享收获,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提供观察提纲、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不过多干涉观察过程都是合理的引导方法。
4.适合小学生的研学旅行主题一般不包括()
A.历史文化探秘
B.宇宙星空探索
C.复杂机械原理研究
D.动植物观察
答案:C。复杂机械原理研究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过大,超出了他们的认知水平。历史文化探秘、宇宙星空探索、动植物观察都比较符合小学生的兴趣和认知特点。
5.在研学旅行过程中,遇到学生突发疾病,首先应该()
A.联系家长
B.送学生去附近医院
C.进行简单的急救处理
D.继续完成研学行程
答案:C。遇到学生突发疾病,应先进行简单的急救处理,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之后再联系家长、送医,不能继续完成研学行程而延误治疗。
6.研学旅行课程评价的主体不包括()
A.学生
B.家长
C.导游
D.教师
答案:C。导游主要负责旅游服务,通常不是研学旅行课程评价的主体。学生、家长、教师都可以从不同角度对课程进行评价。
7.以下哪个是研学旅行活动中常用的团队建设方法()
A.分组竞赛
B.独自完成任务
C.随机分组
D.让学生自行组织
答案:A。分组竞赛可以增强团队成员的协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是常用的团队建设方法。独自完成任务不利于团队建设,随机分组和让学生自行组织缺乏有效引导,效果不佳。
8.研学旅行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
A.让学生欣赏美景
B.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C.提供休闲娱乐机会
D.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
答案:B。研学旅行的核心是教育,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欣赏美景、休闲娱乐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不是其主要教育目的。
9.对于初中生的研学旅行,更注重()
A.趣味性
B.知识性和探究性
C.安全性
D.娱乐性
答案:B。初中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探究能力,研学旅行应更注重知识性和探究性,趣味性和娱乐性在小学阶段更受重视,安全性是所有阶段都要重视的,但不是针对初中生的特点。
10.在设计研学旅行课程时,选择研学地点的首要原则是()
A.距离近
B.知名度高
C.符合教育目标
D.费用低
答案:C。符合教育目标是选择研学地点的首要原则,其他距离近、知名度高、费用低等因素都应在满足教育目标的基础上考虑。
11.研学旅行中,教师的角色不包括()
A.知识传授者
B.活动组织者
C.安全监护人
D.旅游向导
答案:D。教师在研学旅行中主要是知识传授、组织活动和保障安全,旅游向导是导游的主要职责。
12.以下哪种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在研学旅行中的学习兴趣()
A.提出有趣的问题
B.强制学生完成任务
C.组织小组讨论
D.展示相关的有趣视频
答案:B。强制学生完成任务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出问题、组织讨论、展示有趣视频都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
13.研学旅行活动结束后,学生的成果展示可以不包括()
A.手抄报
B.日记
C.考试成绩
D.调查报告
答案:C。研学旅行注重实践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考试成绩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在研学中的收获,手抄报、日记、调查报告都是常见的成果展示形式。
14.为了确保研学旅行的顺利进行,前期准备工作不包括()
A.与家长沟通
B.准备常用药品
C.确定活动日期后不再更改
D.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答案:C。在实际情况中,可能会因各种因素需要更改活动日期,不能绝对地确定后不再更改。与家长沟通、准备药品、安全教育都是前期必要的准备工作。
15.以下哪个不是研学旅行的特点()
A.体验性
B.专业性
C.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