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回填技术交底
施工准备
技术准备
回填土前应依据工程特点、填方土料种类、密实度要求、施工条件等编制回填土方案。经过试验确定土料含水量控制范围、虚铺厚度、扎实遍数等参数。
依据分层回填厚度测放出回填标高控制线,以控制回填土标高或厚度。
材料要求
土料优先利用基坑中挖出地,但不得含有机杂质。
碎石类土、砂土(使用细、粉砂时应取得设计单位同意)和爆破石渣,可用做表层以下填料;含水量符合压实要求粘性土,可用做各层填料;碎块草皮和有机质含量大于8%土,仅用于无压实要求填方;淤泥和淤泥质土通常不能用做填料,但在软土或沼泽地域,经过处理含水量符合压实要求后,可用于填方中次要部位。
关键机具
翻斗车、手推车、铁锹(平头、尖头)、筛子(孔径40mm~60mm)、木耙、钢卷尺、20#铅丝、胶皮管等。
作业条件
土方回填前应验收基底标高;并应采取方法,预防地表滞水流入填方区,浸泡地基,造成基土下陷。
填方和压实前,对基底标高、箱型基础墙或地下防水层、保护层等进行检验验收,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
房心和管沟回填,应在完成上下水管道安装或墙间加固后再进行。
施工前,应做好水平高程标志设置。在基坑(槽)或管沟边坡上,每隔3m钉上水平橛,或在室内和散水边墙上弹水平线或在地坪上钉上标高控制木桩。
在基坑或边沟上第10m钉上水平桩或临近固定建筑物抄上标准高程点,大面积场地上每隔10m左右应钉水平控制桩。
按施工方案确定机械填土施工次序、土方机械车辆行走路线等。
施工工艺
工艺步骤
修整找平验收检验密实度分层碾压分层铺土检验土质基底清理
修整找平验收
检验密实度
分层碾压
分层铺土
检验土质
基底清理
操作工艺
基底清理
填土前要清除基底垃圾、树根等杂物,抽除坑穴积水、淤泥,验收基底标高。
检验土质
检验回填土料种类、粒径,有没有杂物,是否符合要求,以及多种土料含水率是否在控制范围内。如含水率偏高可采取翻松、晾晒等方法;如含水率偏低,采取预先洒水润湿等方法。
分层铺摊填土
压实机械压实作用,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步减小。在压实过程中,土密实度也是表层在,而随深度加深逐步减小,超出一定深度后,虽经反复碾压,土密实度仍与未压实前一样。多种压实机械压实影响深度与土性质、含水量相关。所以,填方每层土厚度应依据土质、压实密实要求和压实机械性能确定。碾压时,轮(夯)迹应相互搭接,预防漏压、漏夯。
在机械施工碾压不到填土,应配合人工推土,用蛙式或柴油打夯机分层打夯密实。
回填房心及管沟时,为预防管道中心线位移或损坏管道,应用人工先在管子两侧填土扎实;并应由管道两边同时进行,直至管顶0.5m以上时,在不损坏管道情况下,方可采取蛙式打夯机扎实。在抹带接口处,防腐绝缘层或电缆周围,应回填细粒料。
填方全部完成后,表面应进行拉线找平,凡高于要求高程地方,立刻依线铲平;凡低于要求高程地方应补土扎实。
压实排水要求:
填土区如有地下水或滞水时,应在四面设置排水沟集水井,将水位降低。
已填好土如遭水浸,应把稀泥铲除后,方能进行下道工序。
填土区应保持一定横坡,或中间稍高,两边稍低,以利排水。当日填土,应在当日压实。
质量标准
土方回填前应清除基底垃圾、树根等杂物,抽除坑穴积水、淤泥,验收基底标高。如在耕植土或松土上填方,应在基底压实后再进行。
对填方土料应按设计要求验收后方可填入。
填方施工过程中检验排水方法,每层填筑厚度、含水量控制、压实程度。填筑厚度及压实遍数应依据土质,压实系数及所用机具确定。
填方施工结束后,应检验标高、边坡坡度、压实程度等。
成品保护
施工时应注意保护定位桩、轴线桩和标高桩,预防碰撞下沉或位移。
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次序,要设有足够照明方法,预防铺填超厚。
基础或管沟、挡土墙现浇混凝土、砂浆应达成一定强度,不致因填土而受损害时,方可进行回填土作业。
已完成填土应将表面压实,路基应做成一定坡向排水。
应注意质量问题
填土方工程应分层填土压实,最好采取同类土;假如用不一样类土时,应把透水性较大土层置于透水性较小土层下面。若已将透水性较小填筑在下层,则在填筑上层透水性较大土壤之前,将两层结合面做成中央高些、四面低弧面排水坡度或设置盲沟,以免填土内形成水囊。不得将多种土混杂一起填筑。
按要求测定土最大干密度:回填土每层都应测定压实后最大干密度,检验其密实度,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铺摊上层土,未达成设计要求部位应有处理方法和复验结果。
基坑回填应分层对称:预防造成一侧压力,出现不平衡,破坏基础或构筑物。当填方位于倾斜地面时,应先将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