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风景园林综合理论》研究生试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30题)
1、汇水区是指
A.相邻谷线间的区域
B.坡度变化最为剧烈的区域
C.相邻脊线间的区域
D.坡度最平缓的区域
【答案】:C
解析:汇水区是指地表径流汇入同一个水系的区域,也就是相邻脊线间的区域。脊线是分水岭的边界,水流会从脊线向两侧分流,所以相邻脊线间的区域形成一个汇水的区域。而相邻谷线间的区域并非汇水区的定义概念;坡度变化最为剧烈的区域与汇水区并无直接关联;坡度最平缓的区域也不符合汇水区的定义,因此本题选C。
2、根据成熟种子内胚乳的有无,将种子分为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以下哪种植物为有胚乳种子
A.棕榈科
B.菊科
C.兰科
D.千屈菜科
【答案】:A
【解析】根据成熟种子内胚乳的有无,种子可分为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棕榈科植物的种子属于有胚乳种子。菊科、兰科、千屈菜科植物的种子通常为无胚乳种子。所以本题应选A。
3、以下哪一项是指生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移到它们的自然环境之外进行保护:A.就地保护B.迁地保护C.生态保护D.资源保护
【答案】:B
解析:迁地保护是指将生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移到它们的自然环境之外进行保护。就地保护是指以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包括风景名胜区的方式,对有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及其栖息地予以保护,以保持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繁衍与进化,维持系统内的物质能量流动与生态过程。生态保护主要是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资源保护是保护资源以避免浪费、破坏或过度开发。所以本题应选B。
4、单选题:以下哪项是湿地进行植物景观规划时首要考虑的
A生物多样性原则
B以人为本
C经济性原则
D艺术性原则
【答案】:A
解析:在湿地进行植物景观规划时,生物多样性原则是首要考虑的。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至关重要,它能保障湿地生态功能的正常发挥,为众多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以人为本在一些公共环境设计中是重要理念,但并非湿地植物景观规划首要考量因素;经济性原则主要关注成本和效益等经济方面,在湿地植物景观规划里并非最关键的出发点;艺术性原则侧重于景观的美观和艺术效果,也是在保障生态功能基础上进行的,所以首要考虑的应当是生物多样性原则。
5、单选题:下列哪种植株体内含有杀虫成分,可作杀虫农药?
A.糖槭
B.刺梨
C.猕猴桃
D.夹竹桃
【答案】:D
解析:夹竹桃植株体内含有多种毒素,这些毒素具有杀虫作用,可制作成杀虫农药。而糖槭主要用于制糖;刺梨富含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有一定食用和药用价值;猕猴桃是常见的水果,主要用途是食用。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6、采用块料铺筑路面时,用于粘接、找平、排水而设置的路面结构层是
A.面层
B.结合层
C.路基
D.基层
【答案】:B
【解析】在采用块料铺筑路面时,结合层起到粘接、找平、排水的作用。面层是直接承受车辆荷载及自然因素影响的路面结构层;路基是路面的基础,承受由路面传来的行车荷载;基层主要承受由面层传来的车辆荷载垂直力,并把它扩散到垫层和土基中去。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结合层。
7、下列工程建设定额中,不属于按定额编制程序和用途分类的是
A.施工定额
B.预算定额
C.概算定额
D.材料消耗定额
【答案】:D
【解析】工程建设定额按定额编制程序和用途分类,可分为施工定额、预算定额、概算定额、概算指标和投资估算指标。而材料消耗定额是按生产要素分类的一种定额,并非按定额编制程序和用途分类。所以本题应选D。
8、单选题:以下哪种繁殖方法是指将一种植物的枝或芽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枝)或根上,使之愈合生长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植株的繁殖方法:A、嫁接;B、扦插;C、压条;D、分株。
【答案】:A
【解析】嫁接是将一种植物的枝或芽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枝)或根上,使二者愈合生长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植株的繁殖方法,所以A选项符合题意。扦插是剪取植物的茎、叶、根、芽等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压条是将植物的枝、蔓压埋于湿润的基质中,待其生根后与母株割离,形成新植株的方法;分株是将植物的根、茎基部长出的小分枝与母株相连的地方切断,然后分别栽植,使之长成独立的新植株的繁殖方法。B、C、D选项均不符合题干描述。
9、按面层材料园路可分为
A.整体路面、块料路面、碎石路面和简易路面
B.路堤式、路堑式和特殊式
C.主路、次路、小路和小径
D.路面、路基和道牙
【答案】:A
【解析】园路按面层材料可分为整体路面、块料路面、碎石路面和简易路面。选项B中,路堤式、路堑式和特殊式并非按面层材料对园路的分类方式;选项C中,主路、次路、小路和小径是按照园路在园林中的功能和重要性进行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