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风景园林基础考研试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30题)
1、单选题:风景名胜区规划中,乡村和城镇建设集中分布的地区,宜划出一定的范围与空间作为
A、特别保存区
B、风景游览区
C、风景恢复区
D、发展控制区
【答案】:D
【解析】在风景名胜区规划里,对于乡村和城镇建设集中分布的地区,划出一定的范围与空间作为发展控制区。特别保存区主要是针对有特别价值需严格保护的区域;风景游览区是供游客游览的区域;风景恢复区侧重于对风景进行恢复治理。所以本题应选发展控制区。
2、下列对植物生长起到间接作用的生态因子是
A.光照
B.土壤
C.地形
D.水分
【答案】:C
解析:生态因子中,地形因子如山脉走向、坡度、海拔高度等,并不直接为植物提供物质和能量,而是通过影响光照、温度、水分等其他生态因子,进而对植物生长产生间接作用。而光照能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土壤为植物提供养分和生长的场所,水分是植物进行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它们都直接参与植物的生长过程,对植物生长起到直接作用。因此,对植物生长起到间接作用的生态因子是地形。
3、单选题:下列关于假山施工中起脚的说法正确的是
A、起脚易大不宜小
B、首先选择和砌筑平直线、凹进线的山石
C、有点脚法、连脚法或块面脚法3种做法
D、应尽量选择带有空穴的山石材料
【答案】:C
【解析】在假山施工起脚的做法中,有“点脚法、连脚法或块面脚法”这3种做法,所以C选项正确。A选项,起脚并非易大不宜小,起脚大小需根据假山设计的整体规划和实际情况合理确定;B选项,起脚应首先选择和砌筑“凸出线”的山石,而非平直线、凹进线的山石;D选项,带有空穴的山石材料不利于起脚的稳定,起脚应选择质地坚实、无明显空洞的山石材料。
4、单选题:森林中的沼泽是()。A.干扰斑块B.残留斑块C.环境资源斑块D.引进斑块
【答案】:C
【解析】环境资源斑块是由于环境资源条件(如土壤类型、水分、养分以及与地形有关的各种因素)在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造成的。森林中的沼泽是因局部地区独特的水分等环境资源条件而形成的,属于环境资源斑块。干扰斑块是由自然或人为干扰引起的;残留斑块是周围景观受到干扰后残留下来的部分;引进斑块是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的引种而产生的。所以本题选C。
5、单选题:扬州个园四季假山中的“冬山”是用以下哪种石材做掇山?
A.太湖石
B.笋石
C.黄石
D.宣石
【答案】:D
【解析】扬州个园以叠石艺术著名,园中的四季假山中“冬山”是用宣石做掇山。宣石色白如雪,给人以积雪未消之感,契合冬季的意境,而太湖石、笋石、黄石都未用于堆砌“冬山”。
6、人工湖基址选择应选择壤土、土质细密、土层厚实之地,不宜选择过于黏质或渗透性大的土质为湖址。当渗透力大于多少m/s时,必须设置防漏层?
A.0.09
B.0.001
C.0.01
D.0.00943
【答案】:D
解析:人工湖基址选择有一定要求,应选择壤土、土质细密、土层厚实之地,不宜选择过于黏质或渗透性大的土质为湖址。当渗透力大于0.00943m/s时,必须设置防漏层。
7、单选题下列哪种植物的秋色叶变色及其落叶期最晚
A、无患子
B、金钱松
C、银杏
D、复羽叶栾树
【答案】:D
【解析】复羽叶栾树相较于无患子、金钱松和银杏,其秋色叶变色及落叶期最晚。无患子通常在秋季较早出现叶色变化并落叶,金钱松到秋季叶呈金黄色并脱落,银杏在秋季树叶变黄后也会较快掉落,而复羽叶栾树在秋季变色和落叶的时间相对更晚。
8、单选题:两片以上的叶着生于地表附近的茎上称为叶基生,以下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A.蒲公英
B.石竹
C.金鱼草
D.百日草
【答案】:A
解析:叶基生指的是两片以上的叶着生于地表附近的茎上。蒲公英的叶子是基生叶,符合叶基生的特征;石竹的叶通常是对生,并非基生叶;金鱼草的叶是互生或对生,不是基生叶;百日草叶对生,也不是基生叶。所以答案选A。
9、单选题:以下哪种树木为落叶乔木,单叶、叶缘具芒状锯齿,秋色叶红褐色;耐干旱瘠薄,根系发达;是营造防风林、水源涵养林及防火林的优良树种
A、榉树
B、乌桕
C、栓皮栎
D、朴树
【答案】:C
解析:逐一分析各树种特性。A选项,榉树虽为落叶乔木,但叶缘为桃形锯齿,并非芒状锯齿,不符合题干描述。B选项,乌桕是落叶乔木,其叶为菱形或菱状卵形,叶缘全缘,也不满足题干中叶缘具芒状锯齿的特征。C选项,栓皮栎为落叶乔木,单叶互生,叶缘具刺状芒状锯齿,秋季叶色会变为红褐色,它耐干旱瘠薄,根系发达,是营造防风林、水源涵养林及防火林的优良树种,符合题干描述。D选项,朴树是落叶乔木,叶为卵形或卵状椭圆形,叶缘中部以上有浅锯齿,并非芒状锯齿,不符合要求。所以正确答案是C。
10、俗话说“大树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