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考试试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30题)
1、单选题:以下哪种植物为落叶灌木,枝开展,具枝刺;花3-5朵簇生于2年生老枝上,花梗粗短或无梗,红色、粉色或白色;喜光,不宜栽植在低洼积水处?
A.垂丝海棠
B.琼花
C.石楠
D.贴梗海棠
【答案】:贴梗海棠
解析:垂丝海棠为落叶小乔木,并非落叶灌木,且其花通常4-6朵簇生,花梗细弱下垂,与题干描述不符;琼花为半常绿灌木,花为大型白色聚伞花序,也不符合题干特征;石楠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同样与题干中落叶灌木的表述不一致。而贴梗海棠是落叶灌木,枝开展且具枝刺,花3-5朵簇生于2年生老枝上,花梗粗短或无梗,花色有红色、粉色或白色,它喜光,不宜栽植在低洼积水处,符合题干描述。所以答案是贴梗海棠。
2、1992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以下哪种城市评选?A.森林城市B.生态城市C.园林城市D.山水城市
【答案】:C
解析:1992年开始,我国启动园林城市评选工作,旨在推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森林城市是指城市生态系统以森林植被为主体,强调森林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评选时间相对较晚;生态城市更注重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山水城市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理念,并非评选类别。所以本题应选C。
3、单选题:下列哪种植物用种子繁殖,大面积纯林易遭受松毛虫,可以与栎类、枫香、黄檀、木荷等混植?
A.雪松
B.罗汉松
C.马尾松
D.水松
【答案】:C
解析:马尾松是用种子繁殖的树种,大面积营造马尾松纯林易遭受松毛虫危害,可与栎类、枫香、黄檀、木荷等混植,以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病虫害。而雪松、罗汉松、水松并不符合题干所描述特征。所以正确答案是马尾松。
4、单选题:喷泉、瀑布等动态水景,在设计中通常将水景安排在视线或轴线的端点、空间的中心处,这是运用了水景的
A.基底作用
B.焦点作用
C.系带作用
D.生态作用
【答案】:B
【解析】在水景设计中,当将喷泉、瀑布等动态水景安排在视线或轴线的端点、空间的中心处时,其目的是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成为视觉的焦点。基底作用强调水景作为景观的基础承载部分;系带作用主要是指水景起到连接不同景观区域的作用;生态作用侧重于水景在生态系统方面的功能,如调节气候、提供栖息地等。而题中描述的情况体现的是水景的焦点作用。
5、单选题:冬季城市和郊区间的太阳辐射强度的差异是?A、最大B、最小C、无差异D、无规律变化
【答案】:A
【解析】冬季时,城市存在热岛效应等,城市上空往往有较多的污染物和云量等。城市和郊区在环境等方面差异显著,城市的云层、污染物等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与郊区不同。城市的大气状况会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与郊区产生较大的差异,相比其他季节,冬季城市和郊区间的太阳辐射强度差异最大。
6、单选题:自行车道纵坡度宜小于()%。A、2.0B、2.5C、3.0D、3.5
【答案】:B
解析:自行车道纵坡度宜小于2.5%,在设计自行车道时,此坡度要求有利于骑行的安全与便捷,若坡度太大,会给骑行者带来较大困难,影响骑行体验和通行效率,所以应选择2.5作为合适的坡度限制指标。
7、单选题:建筑模数中,1M为多少mm。
A.100
B.200
C.300
D.400
【答案】:A
解析:在建筑模数中,1M代表100mm,这是建筑领域的标准规定,所以答案选A。
8、单选题:明代规模最大的大内御苑是
A.西苑
B.御花园
C.沈东苑
D.慈宁宫花园
【答案】:A
解析:在明代,西苑是规模最大的大内御苑。御花园规模相对西苑较小,是帝王后妃休息游览的地方;沈东苑并非明代规模最大的大内御苑;慈宁宫花园主要是供太后、太妃们游憩、礼佛之用,规模也不如西苑大。所以本题应选A。
9、公园的主出入口前应设置什么,可避免大股游人出入时影响城市道路交通,并确保游人安全:A.厕所B.绿地C.游客服务中心D.集散广场
【答案】:D
【解析】公园主出入口前设置集散广场可起到缓冲作用,能有效避免大股游人在出入公园时对城市道路交通产生影响,为游人的疏散和聚集提供空间,从而确保游人的安全。而厕所主要是满足游人的生理需求;绿地主要起到美化环境、生态调节等作用;游客服务中心主要是为游客提供相关服务信息等,它们都不能起到在主出入口避免大股游人影响城市道路交通并保障游人安全的作用。
10、1990年,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了哪个概念,即将中国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城市发展有机结合?
A.园林城市
B.森林城市
C.生态城市
D.山水城市
【答案】:D
【解析】1990年,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了山水城市概念,其核心是将中国崇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