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专业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docx
文件大小:46.82 KB
总页数:17 页
更新时间:2025-05-18
总字数:约9.86千字
文档摘要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专业试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30题)

1、植物的生长点既可以分化为叶芽,也可以分化为花芽。这种生长点由叶芽状态开始向花芽状态转变的过程称为花芽分化。在一年中能多次长新梢,每抽一次就分化一次花芽并开花,为多次分化型。以下植物属于多次分化型的是:

A.紫薇

B.桃

C.木槿

D.榆叶梅

【答案】:A

解析:多次分化型植物在一年中能多次长新梢,每抽一次就分化一次花芽并开花。紫薇属于多次分化型植物,一年中可多次抽梢、多次开花。而桃、木槿、榆叶梅通常是一次分化型,一般一年只分化一次花芽并开花。所以本题应选紫薇。

2、单选题:如果一个空间哪种植物居多,会使空间显得小于其实际面积,而使空间显得拥挤?A.粗质型B.中质型C.细质型D.中质型和细质型

【答案】:A

【解析】在空间布置中,粗质型植物由于其形态较为粗壮、体积较大,会在视觉上占据较多空间,当一个空间中粗质型植物居多时,会使空间在视觉上显得小于其实际面积,从而让空间显得拥挤。而中质型和细质型植物相对粗质型植物在视觉上占据空间较小,不会使空间显得过于拥挤。所以本题答案选A。

3、单选题:植物园的主要社会职能中,应不包括D。A、科学研究B、观光游览C、科学普及D、商业经营

【答案】:D

解析:植物园具有多方面的社会职能。科学研究是植物园的重要职能之一,通过对植物的分类、生态、遗传等方面开展研究,为植物学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观光游览方面,植物园拥有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能为公众提供欣赏自然之美的场所,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求;科学普及也是其关键职能,可通过展览、讲解等形式向公众普及植物科学知识,提高公众对植物保护和生态环境的认识。而商业经营并非植物园的主要社会职能,其核心目的更侧重于科学研究、科普和为公众提供自然体验等公益性质的活动,所以选D。

4、古典园林中的哪一项背倚看建筑墙体,给人提供安全感,同时能提供向外的观赏视角,满足人瞭望的需求?

A.花窗

B.挂落

C.雀替

D.美人靠

【答案】:美人靠

解析:在古典园林中,美人靠背倚建筑墙体,既能够给人提供安全感,又能提供向外的观赏视角,满足人瞭望的需求。花窗主要起装饰和采光、通风以及取景等作用;挂落一般用于建筑的梁枋下,起装饰作用;雀替是中国古建筑中置于梁枋与立柱相交处的短木,主要起加固构件及装饰的作用。所以本题应选美人靠。

5、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当地形坡度大于多少时,作一般活动场地较困难?

A.8

B.10

C.12

【答案】:A

解析:在风景园林设计领域,当场地地形坡度大于8%时,进行一般性活动场地的设置会面临较大困难,这是因为较大的坡度会影响场地的平整度和使用安全性等,不利于人们开展常规活动。

6、为了在竖向上有起伏变化、丰富冬季景观及减少后期养护,花境中可适当种植生长慢、观叶色、观树形或耐修剪的常绿木本植物,如?

A.石榴

B.绒柏

C.牡荆

D.水栀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适合种植在花境中的常绿木本植物常识。解题关键在于明确各选项植物是否符合生长慢、观叶色、观树形或耐修剪的常绿木本植物特点。

-石榴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冬季会落叶,无法满足丰富冬季景观的需求,所以不适合种植在花境中。

-绒柏属柏科圆柏属,是常绿乔木,生长较慢,其树形优美,叶色终年翠绿,符合生长慢、观叶色、观树形的特点,且耐修剪,适合在花境中种植以实现竖向上的起伏变化、丰富冬季景观及减少后期养护。

-牡荆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冬季会落叶,不符合常绿木本植物这一条件,不适合用于花境种植。

-水栀子虽为常绿灌木,但并非典型的生长慢、观叶色、观树形或耐修剪且常用于花境来丰富冬季景观的植物类型。

综上,正确答案是绒柏,选B。

7、单选题:种植槽式垂直绿化,种植槽净宽度应大于()cm,并视场地情况确定长度。

A.20

B.30

C.35

D.40

【答案】:D

解析:对于种植槽式垂直绿化,其种植槽净宽度应大于40cm,同时需依据场地实际情况来确定长度。所以本题应选D项。

8、花境宜以多年生花卉为主,如以下哪种花卉?A.翠菊B.紫萼C.一串红D.矮牵牛

【答案】:B

解析:花境通常宜以多年生花卉为主。翠菊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一串红是亚灌木状草本,常作一年生栽培;矮牵牛一般作一年生或多年生栽培,但在实际应用中多作一年生花卉。而紫萼是百合科玉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符合花境以多年生花卉为主的要求。

9、陶渊明的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体现了哪种景观设计手法的应用?

A.借景

B.对景

C.框景

D.障景

【答案】:A

解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绘了诗人在东篱下采摘菊花,不经意间目光与南山相接的情景,这体现了借景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