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基础试题整理
第一部分单选题(30题)
1、单选题:森林被人类破坏后形成的裸地,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的演替过程是
A.原生演替
B.早生演替
C.次生演替
D.水生演替
【答案】:C
解析: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森林被人类破坏后形成的裸地,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原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早生演替是在干旱的基质上开始的演替;水生演替是在水生环境中开始的演替。所以本题应选C。
2、单选题:以下哪种花木是观赏价值较高的花木,宜丛植,不适宜孤植?
A.茶梅
B.火棘
C.栀子
D.紫荆
【答案】:D
【解析】紫荆是观赏价值较高的花木,其花先叶开放,常常呈簇状生长于老枝和主干上,形成满树繁花的景观,宜丛植以营造壮观的视觉效果,若孤植则难以展现其群体美感和观赏价值。茶梅可孤植、丛植、盆栽等;火棘可孤植、丛植、篱植等;栀子可孤植、丛植或作花篱。所以本题应选紫荆。
3、单选题:下列钢筋混凝土水池的施工程序正确的是
A.材料准备、池面开挖、浇注混凝土池壁、混凝土抹灰、池底施工、试水
B.材料准备、池面开挖、池底施工、浇注混凝土池壁、混凝土抹灰、试水
C.材料准备、池面开挖、浇注混凝土池壁、池底施工、混凝土抹灰、试水
D.材料准备、池面开挖、浇注混凝土池壁、池底施工、试水、混凝土抹灰
【答案】:B
解析:钢筋混凝土水池的施工应先进行材料准备,这是施工的基础,确保后续工作有充足的物资。接着进行池面开挖,为水池建设创造场地条件。然后进行池底施工,池底是水池的基础部分,先完成池底施工能为后续池壁施工提供稳定支撑。之后进行浇注混凝土池壁,池壁是水池的重要结构部分。完成池壁施工后进行混凝土抹灰,起到装饰和保护池壁池底的作用。最后进行试水,检验水池的防水性能和结构稳定性是否符合要求。所以正确施工程序为材料准备、池面开挖、池底施工、浇注混凝土池壁、混凝土抹灰、试水,应选B。
4、单选题:在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区、大中城市能够辐射带动的地区及产业基础好的地区,可以开展哪种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实现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特色明显、规模化程度高、农民收入高。
A.高效农业型
B.城郊集约型
C.产业发展型
D.社会综治型
【答案】:C
解析:产业发展型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适用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区、大中城市能够辐射带动的地区及产业基础好的地区,该模式可实现“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使产业特色明显、规模化程度高,进而促进农民收入提高。高效农业型主要侧重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城郊集约型重点在于城郊地区资源的集约利用;社会综治型则着重于乡村的社会综合治理方面。所以本题应选产业发展型。
5、单选题:颐和园“北山南水”的布局中,“北山”指的是
A.万寿山
B.香山
C.玉泉山
D.西山
【答案】:A
【解析】颐和园“北山南水”布局中,“北山”指的是万寿山。香山、玉泉山、西山并非此布局中所指的“北山”。万寿山为颐和园的主体山脉,在布局上与昆明湖等水域相互映衬,构成了独特的园林景观,所以该题应选万寿山。
6、单选题:各种树木的衰老速度不同,但有其共同的衰老标志,以下哪一项不是?A.枯枝增加B.顶端优势消失C.树冠和根系加速扩大D.容易感染病虫害和遭受不良环境条件的损害
【答案】:C
【解析】树木衰老时,生理机能和生长态势会发生一系列变化。枯枝增加是树木衰老的常见表现,随着树木衰老,部分枝条因养分供应不足、病虫害等原因死亡形成枯枝,A选项是树木衰老标志;顶端优势消失也是树木衰老的特征之一,在衰老过程中,树木顶端生长的优势逐渐丧失,侧枝生长相对增强,B选项是树木衰老标志;树冠和根系加速扩大通常是树木处于生长旺盛阶段的特征而非衰老标志,在衰老过程中,树木的生长会减缓甚至停滞,树冠和根系一般不会加速扩大,C选项不是树木衰老标志;树木衰老时,自身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病虫害和遭受不良环境条件的损害,D选项是树木衰老标志。
7、单选题:下列哪种植物为常绿藤本,单叶对生,种子有橘红色假种皮,耐荫,耐干旱瘠薄,攀援能力较强,是良好的垂直绿化材料?
A.炮仗花
B.蒜香藤
C.南蛇藤
D.扶芳藤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植物特征的知识,需分析各选项植物的特征是否与题干描述相符。
-A选项炮仗花:为紫葳科炮仗藤属藤本植物,多为常绿,但其叶通常为对生的羽状复叶,并非单叶对生,不符合题干中“单叶对生”这一特征,所以该选项错误。
-B选项蒜香藤:是紫葳科蒜香藤属常绿攀援灌木,叶为复叶对生,也不是单叶对生,不符合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