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风景园林基础试题整理含答案详解【综合卷】.docx
文件大小:46.7 KB
总页数:17 页
更新时间:2025-05-18
总字数:约9.9千字
文档摘要

风景园林基础试题整理

第一部分单选题(30题)

1、单选题:用两条绿化分隔带将道路分为三块,中间为机动车行驶的快车道,两侧为非机动车的慢车道,加上人行道上的绿化,所呈现的道路断面形式是

A.一板两带

B.两板三带

C.三板四带

D.四板五带

【答案】:C

解析:道路断面形式中,三板四带是用两条绿化分隔带将道路分为三块,中间为机动车行驶的快车道,两侧为非机动车的慢车道,再加上人行道上的绿化。A选项一板两带是在车行道两侧各设一条绿带;B选项两板三带是在车行道中央用一条绿化带分隔为双向行驶的机动车道,在机动车道两侧各有一条绿带;D选项四板五带是用三条绿带分隔为四条车道,使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道行驶。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C。

2、单选题:根据景观结构模型,贯穿城市的河流应属于以下哪一项?A.基质B.绿道C.廊道D.斑块

【答案】:C

解析:在景观结构模型中,基质是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的背景结构;绿道是一种线性绿色开敞空间;斑块是外貌上与周围地区明显不同的块状地段;而廊道是指景观中与相邻两边环境不同的线性或带状结构,贯穿城市的河流具有线性特征,符合廊道的定义,所以贯穿城市的河流应属于廊道。

3、以下哪一项是指生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移到它们的自然环境之外进行保护:A.就地保护B.迁地保护C.生态保护D.资源保护

【答案】:B

解析:迁地保护是指将生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移到它们的自然环境之外进行保护。就地保护是指以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包括风景名胜区的方式,对有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及其栖息地予以保护,以保持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繁衍与进化,维持系统内的物质能量流动与生态过程。生态保护主要是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资源保护是保护资源以避免浪费、破坏或过度开发。所以本题应选B。

4、单选题:为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应选植树冠厚大、郁闭度强、耐荫性强、根系深广、能形成富于吸水性落叶层的树种,以下哪种树种不适宜?

A.云杉

B.冷杉

C.枫杨

D.毛竹

【答案】:D

【解析】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需要选择树冠厚大、郁闭度强、耐荫性强、根系深广、能形成富于吸水性落叶层的树种。云杉、冷杉树冠较为厚大、郁闭度强且耐荫性好,其根系也相对发达,落叶可形成吸水性落叶层。枫杨根系深广,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而毛竹是单子叶植物,根系为浅根性,难以深入土壤深层固土;同时,毛竹叶呈细长状,落叶少且难以形成富于吸水性的落叶层,所以它不适用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植树选择。

5、单选题:在画鸟瞰图时,一般情况,除了大型场地建筑,城市场地的园林建筑和树木比较,树木不应太小,而以约多少年树龄的高度为画图的依据?

A.1-5

B.5-10

C.10-20

D.20-50

【答案】:C

解析:在画鸟瞰图时,对于城市场地(除大型场地建筑外),园林建筑和树木对比,树木不应太小,通常是以约10-20年树龄的高度作为画图依据。因为这个树龄阶段的树木高度既能够在鸟瞰图中较好地体现园林的空间层次和绿化效果,又符合城市场地的实际建设与发展周期中常见树木的生长状态。1-5年树龄的树木高度相对较矮,在鸟瞰图中难以呈现出足够的绿化观感和空间尺度感;20-50年树龄的树木在城市场地中相对较少,也不是普遍用于鸟瞰图绘图依据的树龄范围;5-10年树龄高度在体现园林丰富度和空间感上不如10-20年树龄的效果理想。所以答案选C。

6、单选题:通行机动车辆的园路,车辆通行范围内不应有低于多少米高度的枝条?

A.3.5

B.4.0

C.4.5

D.5.5

【答案】:B

解析:在通行机动车辆的园路相关规定中,为保证车辆正常通行,车辆通行范围内不应有低于4.0m高度的枝条,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4.0m。

7、单选题:美国波士顿城市公园系统的设计者为()。A.唐宁B.勒诺特尔C.彼得·沃克D.奥姆斯特德

【答案】:B

解析:美国波士顿城市公园系统的设计者是勒诺特尔。唐宁主要在景观设计等领域有其他贡献;彼得·沃克是现代景观设计的重要人物,有诸多代表性作品;奥姆斯特德也是著名的景观设计师,代表作有纽约中央公园等,但波士顿城市公园系统的设计者是勒诺特尔。

8、球形树冠介于自然形态与规则形态之间,应用时可起到过渡的作用,可植于建筑物周围或草坪林缘,如常修剪为球形的灌木是以下哪种植物:A.紫薇B.蜡梅C.海桐D.石榴

【答案】:C

【解析】海桐是比较常见的可常修剪为球形的灌木。紫薇通常为小乔木或落叶灌木,其树形多为自然形态,一般不常修剪为球形。蜡梅树形较为自然,也较少修剪成球形。石榴多为小乔木或灌木状,树形也不是以修剪成球形为常见应用。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海桐。

9、园林企业的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