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基础试题整理
第一部分单选题(30题)
1、下列园林植物中耐淹能力较强的是:
A.马尾松
B.桂花
C.罗汉松
D.落羽杉
【答案】:落羽杉
解析:在园林植物中,不同植物的耐淹能力有所不同。马尾松、桂花、罗汉松的耐淹能力相对较弱,而落羽杉本身具有适应水湿环境的特性,根系能够在淹水环境下较好地生长,有较强的耐淹能力,所以耐淹能力较强的是落羽杉。
2、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植物进化和自然选择的产物,是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具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和一定的生理、形态特征的生物类群?
A.科
B.属
C.种
D.品种
【答案】:C
【解析】种是植物进化和自然选择的产物,是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它是具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和一定的生理、形态特征的生物类群。科和属是比种高一级的分类单位,品种则是经过人工选择和培育,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和共同遗传特点的一群生物体,并非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所以本题应选C。
3、古树名木是指树龄在多少年以上的树木,珍贵、稀有的树木,具有历史、文化、科研价值的树木和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等?
A.50
B.100
C.150
D.200
【答案】:B
解析:古树名木是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以及珍贵、稀有的树木,具有历史、文化、科研价值的树木和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等。依据相关规定,树龄达100年以上的树木才被认定为古树。因此本题应选B。
4、影响景观格局形成的主要因素除了人为因素和生物因素外,还包括
A.非生物因素
B.自然因素
C.经济因素
D.社会因素
【答案】:A
解析:景观格局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有生物因素、人为因素以及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涵盖地形、气候、土壤等,它们在景观格局塑造中起着关键作用。自然因素包含生物与非生物因素,题干已明确和生物因素并列,B选项不符合;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本质上都属于人为因素的范畴,C、D选项也不正确。所以应选A。
5、单选题:以下哪项为清代的大内御苑?A、西苑B、静宜园C、静明园D、避暑山庄
【答案】:A
解析:大内御苑是建在皇城和宫城之内,供帝王居住、游乐、宴居的皇家园林。清代的西苑属于大内御苑,位于北京故宫西侧,有北海、中海、南海三海,是皇帝和后妃们居住、游览和处理政务的地方。静宜园位于北京西山,是清代的一座以山地为基址而建成的行宫御苑;静明园在北京市海淀区玉泉山,也是清代著名的“三山五园”之一,为行宫御苑;避暑山庄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属于离宫御苑。故本题选A。
6、单选题:以下哪种植物为中国特有的植物?A.冷杉属B.云杉属C.樱花D.银杉
【答案】:银杉
解析:冷杉属植物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北美、中美及非洲北部的高山地带,并非中国特有的植物;云杉属植物在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地区及台湾的山地均有分布,同时也分布于欧洲、亚洲等地,不是中国特有的;樱花原产于北半球温带环喜马拉雅山地区,在世界各地都有生长,也不是中国特有的。而银杉是松科,银杉属,是中国特有的稀有树种,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所以答案是银杉。
7、根据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历史分期,以下哪个时期属于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
A.秦汉
B.魏晋
C.隋唐
D.明清
【答案】:A
解析: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是指从商周直到魏晋南北朝,它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第一个阶段。秦汉时期处于这一历史阶段。魏晋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转折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全盛期;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后期。所以本题应选秦汉。
8、单选题:假山的中层结构做法中,用长条形峰石直立在假山上的做法称为
A.挎
B.拼
C.悬
D.剑
【答案】:D
解析:在假山的中层结构做法里,将长条形峰石直立在假山上的这种做法被叫做“剑”。
9、当人们进入山林时,会感到空气清新和湿润,这主要是由于()。
A.植物的分泌物有杀菌作用
B.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C.植物的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
D.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答案】:B
【解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使得山林中氧气含量增加,空气清新;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会增加空气湿度,使人感觉空气湿润。而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对空气清新无帮助;植物的分泌物有杀菌作用与空气清新和湿润并无直接关联。所以当人们进入山林时,感到空气清新和湿润主要是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10、单选题:以下哪种植物为常绿小乔木,叶硬革质,顶端扩大并有3枚大坚硬刺齿,核果球形,红色,经冬不落,生长慢,耐修剪?A.黄杨B.大叶黄杨C.构骨D.海桐
【答案】:C
解析:构骨为常绿小乔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