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招投标与概预算试题B
第一部分单选题(30题)
1、为了在竖向上有起伏变化、丰富冬季景观及减少后期养护,花境中可适当种植生长慢、观叶色、观树形或耐修剪的常绿木本植物,如?
A.石榴
B.绒柏
C.牡荆
D.水栀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适合种植在花境中的常绿木本植物常识。解题关键在于明确各选项植物是否符合生长慢、观叶色、观树形或耐修剪的常绿木本植物特点。
-石榴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冬季会落叶,无法满足丰富冬季景观的需求,所以不适合种植在花境中。
-绒柏属柏科圆柏属,是常绿乔木,生长较慢,其树形优美,叶色终年翠绿,符合生长慢、观叶色、观树形的特点,且耐修剪,适合在花境中种植以实现竖向上的起伏变化、丰富冬季景观及减少后期养护。
-牡荆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冬季会落叶,不符合常绿木本植物这一条件,不适合用于花境种植。
-水栀子虽为常绿灌木,但并非典型的生长慢、观叶色、观树形或耐修剪且常用于花境来丰富冬季景观的植物类型。
综上,正确答案是绒柏,选B。
2、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历史可分为五个时期,其中魏、晋、南北朝为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
A.生成期
B.转折期
C.全盛期
D.成熟期
【答案】:B
解析: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其中生成期是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处于转折期,这一时期,园林的发展从生成期进入转折阶段,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分化日益明显,私家园林异军突起,皇家园林的建设纳入都城的总体规划中,寺观园林也开始兴起,造园活动普及于民间,园林的经营完全转向以满足人的本性的物质和精神享受为主;全盛期是隋、唐;成熟期是两宋到清初;成熟后期是清中叶到清末。所以魏、晋、南北朝为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转折期。
3、单选题:艾德华·霍尔研究了相互交往中人际间的距离问题,将人际距离概括为四种,其中社交距离范围为()。
A.0-0.45m
B.0.45-1.2m
C.1.2-3.6m
D.3.6-8m
【答案】:C
解析:艾德华·霍尔对相互交往中人际间的距离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将人际距离概括为四种,其中社交距离的范围是1.2-3.6m。选项A的0-0.45m通常属于亲密距离;选项B的0.45-1.2m一般为个人距离;选项D的3.6-8m是公众距离。所以本题应选1.2-3.6m,即C。
4、单选题:拙政园从绣绮亭和梧竹幽居一带西望北寺塔,采用了哪种借景手法?
A.远借
B.邻借
C.仰借
D.应时而借
【答案】:A
解析: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即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来。远借是指把园林远处的景物引入园内,拙政园从绣绮亭和梧竹幽居一带西望北寺塔,北寺塔距离拙政园有一定距离,属于远处的景物,运用的是远借的借景手法。邻借是指把相邻近的景物借到本园中来;仰借是指利用仰视的视角,借高处的景物;应时而借是指借四季的时令之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5、单选题:城市中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工业和城市建筑工程排出的废渣以及废水处理的污泥。
A.废纸及包装材料
B.砖头瓦片
C.工业废物
D.城市生活垃圾
【答案】:D
解析:城市中固体废物的构成主要包括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和城市建筑工程排出的废渣以及废水处理的污泥。废纸及包装材料属于城市生活垃圾的一部分;砖头瓦片一般是建筑垃圾;工业废物表述不准确,题干强调的是与城市相关的各类固体废物,而城市生活垃圾是城市固体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表述准确全面,所以选D。
6、单选题:行道树是植于道路两旁的绿荫类树木。以下哪种树适合作公路行道树但不适合街道行道树?
A、广玉兰
B、三角枫
C、梧桐
D、水杉
【答案】:D
【解析】水杉是一种高大的落叶乔木,其植株高大,根系发达,需要较为开阔的生长空间。公路通常有较宽的路肩和隔离带,能够为水杉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所以适合作公路行道树。而街道空间相对狭窄,水杉高大的树冠和发达的根系可能会对街道的基础设施如地下管线、路面等造成破坏,并且可能影响行人及车辆通行,因此不适合作为街道行道树。广玉兰树形优美,抗污染能力较强,常作为街道和公路的行道树。三角枫耐修剪,对城市环境适应性强,既适合公路也适合街道。梧桐树干高大,枝叶茂盛,是常见的街道和公路行道树种。
7、根据茎的生长习性分类,以下选项中为攀缘茎的是:
A.地锦
B.紫藤
C.牵牛
D.雀舌栀子
【答案】:C
解析:攀缘茎是指植物的茎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借助其他物体作为支撑,以缠绕或攀附的方式向上生长。在给出的几种植物中,牵牛是典型具有攀缘茎的植物,它会依靠茎上的卷须等结构攀附其他物体向上生长。地锦是匍匐茎,它的茎平卧在地面上生长;紫藤是缠绕茎,通过茎本身缠绕在其他物体上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