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基础考试试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30题)
1、以下哪种植物为落叶灌木,枝条通常3叉状,柔软可结;叶集生枝顶;花黄色,头状花序,2月开放,芳香;喜半荫,不耐积水;适宜石间、庭院栽植。
A.蜡梅
B.结香
C.金缕梅
D.金钟
【答案】:B
【解析】结香为落叶灌木,其枝条通常呈3叉状,质地柔软可以打结;叶集生枝顶;花黄色,呈头状花序,一般在2月开放,具有芳香气味;它喜半荫环境,不耐积水,适宜栽于石间、庭院等地。而蜡梅是落叶乔木或灌木,花多为蜡黄色,花期11月至翌年3月;金缕梅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花金黄色,花期2-3月;金钟花为落叶灌木,枝条直立,花深黄色,花期3-4月。所以本题描述的植物是结香。
2、下列园林植物属于耐贫瘠植物的是
A.马尾松
B.榆树
C.乌柏
D.香樟
【答案】:马尾松
解析:马尾松是耐贫瘠的园林植物,它对土壤要求不高,在土层浅薄、石砾多的地方都能生长。榆树、乌桕和香樟对土壤肥力和环境条件有一定要求,通常不如马尾松耐贫瘠。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马尾松。
3、单选题:我国古典园林史中,首次见于文献记载的公共园林为
A.乐游原
B.兰亭
C.曲江
D.西湖
【答案】:B
【解析】在我国古典园林史里,兰亭是首次见于文献记载的公共园林。乐游原是唐时游览胜地,但并非首次见于文献记载的公共园林;曲江是著名的公共园林,但不是最早有文献记载的;西湖后来经不断发展成为著名景区,但同样不是首次在文献中记载的公共园林。所以本题正确答案选B。
4、单选题:哪种绿地布局有利于将新鲜空气源源不断引入市区,能较好地改善城市的通风条件,也有利于城市艺术面貌的体现?
A.块状
B.带状
C.楔形
D.混合式
【答案】:C
【解析】楔形绿地布局具有独特优势,它有利于将新鲜空气源源不断地引入市区,能够较好地改善城市的通风条件,同时也有利于城市艺术面貌的体现。块状绿地布局通常是分散的块状形式,在引入新鲜空气和改善通风条件方面不如楔形绿地明显;带状绿地主要是沿一定线性方向分布,在改善通风方面有一定作用,但在引入新鲜空气的全面性上也不如楔形绿地;混合式绿地是多种绿地形式的组合,其优势并非在引入新鲜空气和改善通风方面有突出体现。所以应选楔形绿地布局。
5、公共场所的交流活动多发生在不相识的人们之间。休息区的设计,要保证人们可以拥有半径在多少厘米以上的空间?
A.40
B.60
C.80
D.100
【答案】:B
解析:在公共场所的交流活动中,出于保证个人一定的空间需求和舒适度等因素考虑,休息区设计应确保人们拥有半径在60cm以上的空间。这个数值是综合考虑人体尺度、活动范围以及社交距离等多方面因素确定的,60cm以上空间可让人们在休息时相对舒适,避免彼此过于拥挤产生不适感,所以正确答案是60cm。
6、单选题:中国古典园林中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为?A、上林苑B、未央宫C、建章宫D、骊山宫
【答案】:A
解析:上林苑是汉武帝刘彻于建元三年在秦代的一个旧苑址上扩建而成的宫苑,规模宏伟,宫室众多,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未央宫是西汉帝国的大朝正宫,是汉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建章宫是汉武帝太初元年建造的宫苑;骊山宫是秦始皇在骊山修建的离宫别馆。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7、单选题: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科和大戟科植物,它们都以小叶、肉质化的茎来适应干旱生境,这种现象称为:
A.趋同适应
B.竞争
C.互利共生
D.趋异适应
【答案】:A
解析:趋同适应是指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和适应,在形态、生理、发育以及适应方式和途径等方面表现出相似性的现象。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科和大戟科植物,虽属于不同科,但都以小叶、肉质化的茎来适应干旱生境,这正是趋同适应的体现。竞争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的现象。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的关系。趋异适应是指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由于分布地区的差异,长期受不同环境条件的影响,在形态、生理等方面产生的不同适应特征。所以本题应选A。
8、城市绿地内的建筑应充分考虑雨水径流的控制与利用,屋面坡度小于或等于多少度的单层或多层建筑宜采用屋顶绿化。
A.5°
B.10°
C.15°
D.20°
【答案】:C
解析:城市绿地内的建筑进行雨水径流控制与利用时,对于屋面坡度小于或等于15°的单层或多层建筑,采用屋顶绿化是较为适宜的。因为在这样的坡度条件下,更有利于实现雨水的收集、滞留和下渗等功能,能较好地满足雨水径流控制与利用的需求。
9、单选题:花序是指花在花轴上的排列方式和开放次序。总状花序是花互生排列在不分枝的花轴上,每朵花的花梗几乎等长,花序轴随着每朵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