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基础考试试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30题)
1、为提高裸根苗木的成活率,尽量()苗根暴露的时间,最好是随起、随运、随栽、随灌水。
A.压缩
B.增加
C.缩短
D.延长
【答案】:C
【解析】为提高裸根苗木的成活率,需要减少苗根暴露在外界环境中的时间,避免水分流失和根系受损。“缩短”意为使原有长度、距离、时间变短,契合减少苗根暴露时间以提高成活率的要求。“压缩”通常侧重于对物体施加压力使其体积变小,与减少时间的语境不相符;“增加”和“延长”都会使苗根暴露时间变长,不利于提高苗木成活率。所以应选择“缩短”,答案是C。
2、单选题:以下哪种植物的果实熟时为红色,鸟嗜,可种植于林中、草坪边缘或墙基?A、雀舌黄杨B、轮叶赤楠C、南天竹D、龙瓜槐
【答案】:南天竹
【解析】南天竹的果实成熟时为红色,且为鸟类所喜爱,常种植于林中、草坪边缘或墙基处。雀舌黄杨通常用于绿篱、花坛边缘等的布置;轮叶赤楠主要用于庭园美化、盆栽等;龙爪槐是优良的园林观赏树种,常作为行道树、庭荫树等。所以本题应选南天竹。
3、单选题:下列属于环境资源廊道的是
A.道路
B.河流
C.树篱
D.防护林带
【答案】:B
【解析】环境资源廊道是指能够为物种运动提供通道的自然或半自然狭长地带。河流属于环境资源廊道,它不仅是水的通道,还为众多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和迁徙通道,能够促进物种的交流和扩散,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连接和支撑作用。道路主要是用于人类交通运输,并非自然生态的通道;树篱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生态功能,但不是典型的大规模环境资源廊道;防护林带主要功能是防护风沙、保持水土等,其通道作用相对不那么突出。所以本题选B。
4、下列生态系统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
A.海洋
B.撂荒地
C.被污染的湖泊
D.养鱼池
【答案】:D
解析:人工生态系统是指经过人类干预和改造后形成的生态系统。养鱼池是人类为了养殖鱼类等水生生物而建设的,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干预和调控,属于人工生态系统。而海洋是自然形成的巨大生态系统,有其自身独立的生态循环和演化规律,并非人工构建;撂荒地是指曾经被开垦利用,后因各种原因被废弃的土地,在撂荒后逐渐恢复自然生态,不属于人工生态系统;被污染的湖泊本质上还是自然生态系统,只是受到了人类活动带来的污染影响,但其形成并非人工构建。
5、单选题:冬季城市和郊区间的太阳辐射强度的差异是?A、最大B、最小C、无差异D、无规律变化
【答案】:A
【解析】冬季时,城市存在热岛效应等,城市上空往往有较多的污染物和云量等。城市和郊区在环境等方面差异显著,城市的云层、污染物等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与郊区不同。城市的大气状况会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与郊区产生较大的差异,相比其他季节,冬季城市和郊区间的太阳辐射强度差异最大。
6、单选题:草坪上的树丛,除考虑树形、高度外,还应考虑色彩与季相。因此,针阔叶搭配、常绿与落叶搭配、乔灌木搭配即可兼顾。与罗汉松、海桐形成树丛,以下哪一项是较为适宜的选择?
A.龟甲冬青
B.罗汉松
C.黄杨
D.栀子
【答案】:D
【解析】题目中强调树丛搭配要兼顾针阔叶搭配、常绿与落叶搭配、乔灌木搭配。罗汉松是针叶、常绿乔木,海桐是阔叶、常绿灌木。龟甲冬青是常绿灌木,主要为阔叶,与罗汉松和海桐搭配无法体现多种搭配类型;罗汉松自身重复选择,不符合搭配要求;黄杨是常绿灌木,也是阔叶,搭配类型单一。而栀子为阔叶、落叶灌木,与罗汉松(针叶、常绿乔木)、海桐(阔叶、常绿灌木)搭配,能够较好地实现针阔叶搭配、常绿与落叶搭配、乔灌木搭配,所以较为适宜的选择是栀子。
7、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中,CO2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以下哪种方式?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D.自由扩散
【答案】:B
解析: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中,二氧化碳进入生物群落主要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呼吸作用是将生物体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到无机环境中;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体外的过程,与碳循环中二氧化碳进入生物群落无关;自由扩散是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一种方式,并非二氧化碳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B。
8、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借景的是D。A.承德避暑山庄,磐锤峰B.颐和园,玉泉塔C.拙政园,北寺塔D.留园,明瑟楼
【答案】:D
解析:借景是指在视力所及的范围内,将好的景色组织到园林视线中的造园手法。承德避暑山庄借景磐锤峰,将远处的自然景观引入园林;颐和园借景玉泉塔,丰富了园林的景观层次;拙政园借景北寺塔,让园林与外部景观相互映衬。而明瑟楼是留园内部的建筑,并非是借景的对象,不属于借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