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含风景园林、绿化)职称考试基础理论部分试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30题)
1、单选题:路肩与基土结合不紧、排水不畅,从边缘向中心发展的破坏现象称为园路的
A.啃边
B.翻浆
C.反光
D.裂缝
【答案】:A
解析:啃边是指路肩与基土结合不紧、排水不畅,从边缘向中心发展的破坏现象;翻浆是指季节性冰冻地区,春融时路基湿软,强度急剧降低,在行车作用下路面发生弹簧、开裂、冒泥浆等现象;反光不属于园路常见的破坏现象;裂缝是指路面出现的缝隙破损情况。所以本题应选A。
2、下列哪种植株体内含有杀虫成分,可作杀虫农药
A.栀子
B.木槿
C.羊踯躅
D.香椿
【答案】:C
解析:羊踯躅植株体内含有杀虫成分,能够用作杀虫农药。而栀子通常应用于观赏、药用等方面;木槿主要用于观赏、食用等;香椿常作为蔬菜被食用。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
3、单选题:哪种植物有使景物趋向赏景者的动感,从而造成观赏者与植物间的可视距短于实际距离的错觉?
A.粗质型
B.中质型
C.细质型
D.中质型和细质型
【答案】:A
【解析】粗质型植物具有使景物趋向赏景者的动感,能够造成观赏者与植物间的可视距短于实际距离的错觉。而中质型和细质型植物在这方面的表现不如粗质型植物明显,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粗质型。
4、单选题:为了提高防噪声林带降噪效果,林带中心处乔木高度应大于()。A、5.0mB、7.0mC、9.0mD、10.0m
【答案】:D
解析:为了提高防噪声林带降噪效果,林带中心处乔木高度应大于10.0m,所以本题选D。
5、下列古建屋顶有“九脊殿”之称的是
A.歇山顶
B.庑殿顶
C.攒尖顶
D.顶
【答案】:A
【解析】在古建筑屋顶形式中,歇山顶有“九脊殿”之称。歇山顶共有九条屋脊,即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庑殿顶是“四阿殿”“五脊殿”,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攒尖顶没有正脊,角式攒尖顶垂脊自宝顶向下成放射式,圆攒尖顶则无垂脊。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A。
6、单选题:湖南地区的典型地带性植被为
A.苔原
B.热带雨林
C.常绿阔叶林
D.针叶林
【答案】:C
【解析】地带性植被是指能充分反映气候条件的植被类型。湖南地处亚热带地区,亚热带地区典型的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苔原主要分布在寒带地区;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的热带地区;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寒带地区。所以本题应选C。
7、单选题:草坪上的树丛,除考虑树形、高度外,还应考虑色彩与季相。因此,针阔叶搭配、常绿与落叶搭配、乔灌木搭配即可兼顾。与龙柏、海桐形成树丛,以下哪项是较为适宜的选择
A.蜡梅
B.龟甲冬青
C.山茶
D.茶梅
【答案】:A
解析:题干指出与龙柏、海桐形成树丛需考虑针阔叶搭配、常绿与落叶搭配、乔灌木搭配。龙柏是柏科圆柏属乔木,为针叶常绿树种;海桐是海桐科海桐花属常绿灌木。蜡梅是蜡梅科蜡梅属落叶灌木,与龙柏、海桐搭配能实现针阔叶搭配、常绿与落叶搭配、乔灌木搭配。龟甲冬青是冬青科冬青属常绿灌木,山茶是山茶科山茶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茶梅是山茶科山茶属常绿灌木,这三者均为常绿植物,与龙柏、海桐搭配无法很好地体现常绿与落叶搭配的要求。所以较为适宜的选择是蜡梅。
8、单选题:草坪上的树丛,除考虑树形、高度外,还应考虑色彩与季相。因此,针阔叶搭配、常绿与落叶搭配、乔灌木搭配即可兼顾。与罗汉松、海桐形成树丛,以下哪个选项是较为适宜的选择?
A.构骨
B.杨梅
C.含笑
D.木芙蓉
【答案】:D
解析:题干要求与罗汉松、海桐形成树丛,需选择较为适宜的搭配。罗汉松为针叶常绿乔木,海桐为常绿灌木。构骨是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与罗汉松、海桐在常绿性上重复,不能很好地体现针阔叶搭配、常绿与落叶搭配的原则;杨梅是常绿乔木,同样与前两者在常绿性方面不能形成有效搭配;含笑为常绿灌木,也存在类似问题。而木芙蓉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与罗汉松的针叶、常绿特性以及海桐的常绿灌木特性形成了针阔叶搭配、常绿与落叶搭配、乔灌木搭配的良好组合,能兼顾树丛在树形、高度、色彩与季相方面的要求。所以选择木芙蓉较为适宜。
9、生物界由低到高依次可分为生物个体、()、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等多个层次。
A.器官系统
B.生物种群
C.区域生态系统
D.生物圈
【答案】:B
【解析】生物界从低到高的层次依次为生物个体、生物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等。生物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器官系统是生物体的组成部分,并非生物界层次划分内容;区域生态系统属于生态系统范畴,并非处于生物个体之后的层次;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层次较高的概念,也不符合要求。所以本题正确答案选B。
10、单选题:中国第一批国家公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