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含风景园林、绿化)职称考试基础理论部分试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30题)
1、单选题:下列早生演替过程中,早于苔藓植物阶段的是
A.地衣阶段
B.草本阶段
C.灌木阶段
D.乔木阶段
【答案】:A
解析:在早生演替过程中,通常先出现地衣阶段。地衣能够在裸岩等恶劣环境中生长,通过对岩石的风化等作用,为后续其他生物的生存创造一定的条件。而苔藓植物阶段是在较为地衣阶段之后出现的,因为苔藓植物对环境的要求相对地衣要高一些。草本阶段、灌木阶段和乔木阶段则是在苔藓植物阶段之后依次出现的演替阶段。所以早于苔藓植物阶段的是地衣阶段。
2、拙政园的“听松风处”,该景点位于中部小沧浪的东北方向,亭子的东部种植松树,该景点主要利用植物产生的
A.光景
B.声景
C.香景
D.水景
【答案】:B
解析:拙政园“听松风处”,从名称中“听”字可推测其重点在于通过听觉感受景观。该景点东部种植松树,当风吹过松树时会产生松涛之声,这是利用植物产生的声景。光景通常侧重于视觉方面的光影、景色;香景强调利用植物散发的香气;水景是与水相关的景观。本题景点主要是利用植物产生的声音形成景观,所以选B。
3、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植物进化和自然选择的产物,是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具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和一定的生理、形态特征的生物类群?
A.科
B.属
C.种
D.品种
【答案】:C
【解析】种是植物进化和自然选择的产物,是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它是具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和一定的生理、形态特征的生物类群。科和属是比种高一级的分类单位,品种则是经过人工选择和培育,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和共同遗传特点的一群生物体,并非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所以本题应选C。
4、施工总进度计划属于控制性计划,用图表形式表达。园林建设项目进度通常用以下哪种图表表达
A、横道表
B、柱状图
C、饼状图
D、曲线图
【答案】:A
【解析】施工总进度计划是控制性计划,通常以图表形式呈现。在园林建设项目中,横道表是表达进度的常用方式。横道表能清晰直观地展示各项工作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和持续时间,便于对项目进度进行安排和监控。而柱状图一般用于比较不同类别数据的大小;饼状图主要用于展示各部分占总体的比例关系;曲线图通常用于反映数据的变化趋势。所以园林建设项目进度通常用横道表表达。
5、单选题:高纬度地区,橡树类植物树干哪一侧越冬时常发生冻裂?
A.东北侧
B.西北侧
C.西南侧
D.东南侧
【答案】:C
解析:在高纬度地区,冬季太阳高度角较小且昼短夜长。树干的西南侧在白天能接受到较多的太阳辐射,温度相对较高。而夜晚气温迅速下降,这种昼夜温差大的情况会使树干西南侧的木材在热胀冷缩过程中受到较大应力。与其他方位相比,西南侧更易因温度变化而导致树干内部结构受损,进而在越冬时发生冻裂现象。
6、单选题:在乡村绿化中成片种植形成花海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鳞茎可食还具有经济价值的是以下哪种植物?
A.百合
B.石蒜
C.萱草
D.水仙
【答案】:A
解析:百合在乡村绿化中成片种植可形成花海,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同时其鳞茎可食用,具备一定经济价值。石蒜虽有观赏价值,但其鳞茎有毒不可食用。萱草主要为观赏植物,食用部分一般为花蕾而非鳞茎。水仙具有观赏价值,但它的鳞茎有毒,不能食用。所以本题选百合。
7、考虑到采光问题,基础种植不可离建筑太近,除攀援植物外,灌木通常保持在多少米以下?
A.1.0
B.1.2
C.1.5
D.1.8
【答案】:C
解析:在考虑采光问题时,对于基础种植而言,除攀援植物外,为保证采光效果,灌木通常需保持在1.5m以下。
8、“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点出了如欲获得平视景观,视野更宽,可用视点的方法。
A.提高
B.降低
C.维持
D.任意
【答案】:A
解析:诗中提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思是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这表明通过上升到更高的位置能获得更广阔的视野,也就是获得平视景观、让视野更宽可以采用升高位置这种方法,所以这里应选提高。
9、单选题:红色建筑物周围配置植物,除了需要考虑植物生境要求,还需要考虑植物的色彩,以下哪种植物不是最佳选择
A、紫荆
B、迎春
C、玉兰
D、金钟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红色建筑物周围植物配置的色彩选择。红色建筑物周围配置植物时,除考虑生境要求外,要注重植物色彩搭配,使整体景观更加协调美观,通常会选择与红色形成对比或衬托效果较好的色彩。迎春、金钟开花时花朵为黄色,玉兰常见花色有白色等,黄、白色与红色搭配视觉效果好,能起到衬托红色建筑的作用。而紫荆花通常为紫红色,与红色建筑物色彩相近,搭配在一起不能形成鲜明对比,难以突出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