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涂料施工工艺流程
演讲人:
日期:
CATALOGUE
目录
02
基层处理规范
01
施工前准备
03
涂料施工工艺
04
细部节点处理
05
质量检测标准
06
成品保护措施
01
PART
施工前准备
材料验收与分类
防水涂料
检查防水涂料品种、规格、颜色及出厂合格证明,确认符合设计要求。
辅助材料
如稀释剂、固化剂、增强剂等,需与防水涂料配套使用,确保材料相容性。
专用工具
准备滚刷、刮板、搅拌器等施工工具,确保工具干净、无损坏。
搅拌设备
滚刷、刮板等工具应准备齐全,确保施工操作顺利进行。
涂刷工具
防护用品
如手套、口罩、安全帽等,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确保电动搅拌器完好,搅拌叶片无缺损,以便充分搅拌均匀防水涂料。
工具设备清点
基层强度
检查基层是否牢固,无起砂、空鼓等现象,确保防水层与基层粘结牢固。
基层环境评估
基层湿度
基层应保持干燥,湿度适中,避免防水涂料因基层潮湿而产生气泡、脱落等问题。
基层清洁度
基层应清洁干净,无油污、灰尘等杂物,确保防水涂料与基层紧密粘结。
02
PART
基层处理规范
表面清洁与平整
清理基层表面的杂物、油污、浮灰等,确保基层干燥、洁净。
01.
采用打磨机或砂纸对基层进行打磨处理,使表面平整光滑,提高涂层附着力。
02.
若基层存在明显的不平整,需采用腻子进行找平处理,确保涂层厚度均匀。
03.
裂缝孔洞修补
检查基层是否存在裂缝、孔洞等缺陷,如有需进行修补。
1
采用与基层材料相似的修补材料,将裂缝、孔洞等缺陷填补平整。
2
修补后需等待修补材料完全干燥固化,再进行下一步施工。
3
基层含水率过高会影响涂层与基层的粘结力,导致涂层起泡、脱落等现象。
基层含水率控制
可用湿度计测量基层的含水率,确保在基层含水率符合要求的情况下进行施工。
若基层含水率过高,需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燥处理,如使用除湿机、加热等方式降低基层湿度。
03
PART
涂料施工工艺
配比准确性
使用搅拌器将涂料各组分充分搅拌均匀,避免出现沉淀和分层。
搅拌均匀
搅拌时间
搅拌时间应适当,以确保涂料各组分充分混合均匀。
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配比,确保各组分比例正确。
配比搅拌标准化
涂刷方向与厚度
涂刷方向
涂刷时应保持一定的方向性,确保涂层均匀、美观。
涂刷厚度
涂刷技巧
涂刷厚度应符合产品要求,不宜过厚或过薄,以免影响涂层性能。
采用交叉涂刷或滚涂等方式,确保涂层均匀无遗漏。
1
2
3
分层间隔时间控制
根据涂料类型和环境温度等因素,合理控制分层间隔时间。
分层时间
在前一层干燥后再涂刷下一层,确保涂层间结合牢固。
干燥程度
分层涂刷时,应注意避免上层涂料沾污下层涂料,影响涂层质量。
避免沾污
04
PART
细部节点处理
阴阳角抹成圆弧形
在阴阳角处抹成圆弧形,增加防水层的涂刷面积,减少因涂刷不到位而导致的渗水风险。
附加防水层
在阴阳角处涂刷一层附加防水层,以增加防水层的厚度和强度,提高防水性能。
阴阳角加强处理
清理管道根部杂物和灰尘,确保防水涂料能够牢固附着。
管道根部密封
管道根部清理
选用高质量的密封材料,如聚氨酯涂膜、密封胶等,对管道根部进行密封处理。
密封材料选用
在密封材料表面涂刷防水层,确保管道根部与防水层紧密贴合。
涂刷防水层
接缝处附加层施工
接缝处理
对于墙体与地面、墙面与墙面之间的接缝处,需要进行特别处理,以确保接缝处的防水效果。
附加层施工
在接缝处涂刷一层附加防水层,增加接缝处的防水性能。
防水层覆盖
在附加层表面再涂刷一层防水层,确保整个防水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05
PART
质量检测标准
目测检查
对涂层进行整体观察,确保表面无孔洞、气泡、裂纹等缺陷。
涂层连续性检查
湿润试验
用湿布或海绵蘸水轻轻擦拭涂层表面,检查涂层是否出现渗水、变色等现象。
电火花检测
使用电火花检测器检测涂层是否有针孔等缺陷,确保涂层连续完整。
封堵排水口
向施工区域注水,水位应高于涂层最高点,持续一段时间(通常为24小时)。
注水试验
检查渗漏
在注水期间及注水后,对涂层进行连续观察,检查是否有渗水、漏水等现象。
将排水口、管道口等部位进行临时封堵,防止水从上述部位渗出。
闭水试验流程
厚度达标验证
涂层厚度测量
使用涂层测厚仪对施工区域的涂层厚度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数据。
数据分析
取样检查
将测量数据与标准厚度进行对比,确保涂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在涂层上随机取样,进行厚度检测,以验证整体涂层厚度是否达标。
1
2
3
06
PART
成品保护措施
干燥期环境管理
避免强风直吹
在涂层干燥期间,避免强风直吹导致涂层表面水分过快挥发,引起涂层开裂、起泡等问题。
控制温度湿度
涂层干燥期间需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免影响涂层干燥速度和效果。
防止污染
涂层干燥期间需做好防尘、防污